記者/王宜柔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會提早進入這個業界。」在金馬 60 以《周處除三害》拿下人生第二座最佳動作設計的動作指導洪昰顥感嘆的說。他認為,如果當初早點進入動作業界,就可以累積更多的創作經驗並提早開始改善環境。為此,他希望在台灣打造一個像韓國首爾動作學校的動作專門機構,完善動作體系。
洪昰顥說,成立動作專門機構,不只是保障演員、劇組的安全,更多是為了「傳遞經驗」。回想起剛進入業界,那段缺乏相關經驗和前輩指導的時期,他希望後輩們不要再走向跟他一樣的冤枉路。
大學時期尚未進入業界的他,與一般男大生一樣喜愛香港動作片,更視李小龍為偶像。因自身擁有的跆拳道、跑酷專長,洪昰顥一心只想將這些興趣和未來職業結合。
大四那年,《痞子英雄2:黎明再起》正在尋找替身演員,也是洪昰顥踏入影視圈成為動作指導的契機,一晃眼已有十年。
對他來說,《痞子英雄2》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身為替身的洪昰顥,鏡頭中的打鬥、墜樓、爆破他都一一體驗,藉此他愛上了動作特技。

與一般人不同,洪昰顥觀看武打電影時,總是第一時間注意到那群,在電影中專門被主角打的武行。他笑道,「不知道為甚麼,我就是有自己絕對不會當主角的認知。」武行的表演過程中展現大量技術,那些防禦、痛苦的模樣,在他心中都化作帥氣的展現,他直覺地認為這樣的技術十分適合自己。
即便擁有眾多得獎作品,在談到入行十年間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時,他不假思索說是第一次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目擊者》。他說,因為這部片他才真正的認知甚麼是電影動作設計。
曾經的他認為,動作設計就是要打的有效果、張力,但導演程偉豪卻在看到洪昰顥與夥伴設計的分鏡後,委婉地提出了其他參考方向,受挫折的他才了解,原來自己與導演、業界的想法差距那麼大。
於是他參考了韓國、好萊塢的電影 B-roll 和花絮,發現原來不是每一類型的作品都需要打的如此有效果。
經歷抓不到導演想法、沒有前輩指導的種種困難,洪昰顥透過大量的觀看、實作,不再追求每個畫面的誇張效果和張力,改良出新的設計方向。為此他說,設計動作的起點最重要的是「確定劇情方向」,並根據角色的背景、特性設計動作劇本,設計「寫實」的動作讓觀眾看不見有設計的存在。
2019 年洪昰顥以《狂徒》拿下人生第一座金馬最佳動作設計,並成為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此後陸續設計、指導出《斯卡羅》、《模仿犯》等家喻戶曉的作品。

至今入行十年,即便洪昰顥已成為業界無人不曉的動作指導,他仍每年都擔任學生製片的動作指導、設計。他說,在決心要投身動作產業後,他隻身一人從台中來到台北追夢,當時因為經驗尚未足夠,他只能從學生製片開始接觸,當時的他發現,就算是電影、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在就學期間仍很難真正接觸業界技術,為讓學生能有效與業界接軌,他至今堅持抽空擔任學生作品的動作指導。
他說,「我所想的,只是要讓這個業界更加的進步。」不論是創立動作影像工作是還是接觸學生製片,都是傳達觀念、培養後進的一種管道。
踏出改善動作環境的第一步,洪昰顥成立「肆號動作影像工作室」,與一般影像工作室不同,工作室著重在參與動作、特技部分。他認為,若要讓台灣的動作環境更加完善,「團隊」是必要的存在。並且為了讓動作特技在台灣普及、下放拍攝技術,工作室也積極辦理動作人才培育計畫。
如今的洪昰顥,不再是十年前那個單純迷戀於動作快感的大男孩,保障夥伴的安全、建立健全的動作體系,成為他目前的最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