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均事件 疫情假新聞?變公關危機

0
318
(郭彥均日前分享和醫護友人對話,內文中的很多孩子走了引發爭議 圖/翻攝自郭彥均臉書)

記者/侯雨宸、何芸庭、邱俊維

日前在藝人郭彥均FB發文中提及「很多孩子走了」,引發行政院長蘇貞昌要求查辦假訊息後,導致網路聲量大增,議題焦點轉移至政府行為,更引發後續的民進黨負面聲量飆升、觸法、網軍爭議、言論自由議題

對於民進黨負面聲量的現象,資深媒體人羅友志認為,由於蘇貞昌後續的公關危機處理不當,對於各個發言系統一再的加強力道,錯失了先機,更影響到人民對於政府的觀感。

從源大數據議題討論對象分布圖可以發現,5月27日前,孩子為網友關注的重點,占了聲量34.2%,政府官員僅占21.7%,而到了5月29日,孩子的討論度下滑至22.3%,政府官員卻上升至35.4%,大眾討論的對象逐漸變成政府。

(郭彥均事件後續討論對象從孩子轉移至政府官員 圖/源大數據)

根據TPOC所發布的民進黨網路正負面聲量圖顯示,蘇貞昌發言後,民進黨的負面聲量多達 20973 則負面聲量。對此,羅友志認為,因蘇貞昌提出法辦之事,不但勾起社會正義之人關注,也讓在野黨可就此發言進行聲討

(民進黨負面聲量因蘇貞昌發言後達到最高點 圖/TPOC)

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表示,民進黨的危機處理,像是後續跟進查辦假訊息以及內容農場,雖不像之前用重砲式的攻擊的態度,但由於此事涉及到涉及到人命、孩子,使的整體輿論與反對聲音升高,成為在野黨攻入很好的切點。

而對於未來民眾及公眾人物,是否會對公開發表言論的畏懼,羅友志認為,這次事件也可以觀察到寒蟬效應消失,以往政府政策似乎能左右議題的方向,是因為老百姓懼怕寒蟬效應的能力。但在此事件中,人民對於可能攸關到自身健康及蘇貞昌提到法辦一詞,這兩個新聞接近性與鄰近性的因素,使得民眾勇於發聲,藝人也可能不再懼怕發聲。

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認為,郭彥均事件為可受公評之事。對於有人認為是否有網軍操作,杜聖聰表示,需要有三個構面,人流、金流、資訊流,才能證明。

而對於貼文內容是否觸法,杜聖聰也表示,內文需要有「惡、假、害」三個概念,對社會是否有害處、原意是否有惡意、內容是否為虛假,才能移送法辦。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