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銘傳傳播學院110級聯合畢...

銘傳傳播學院110級聯合畢展《夢蝣》落幕 展現4系跨媒體實力

記者/譚曉曼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暌違8年再度舉辦聯合畢展,並以《夢蝣》為題於5月30日在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正式開展,現場展出各系學生四年所學的精彩成果。傳播學院院長陳柏宇於致辭中表示:「希望這次展覽能成為學院的品牌活動,持續投入資源,鼓勵學生跨域整合,緊扣傳播學院的未來發展。」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110級聯合畢展主題《夢蝣》源自於「夢」與「蝣」的結合,象徵學生們雖然像蜉蝣般渺小,但只要團結就能發揮無限創意。「夢」代表夢想,而「蝣」則代表過程中的堅持,總召杜佩怡說:「你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

面對暌違8年再度舉辦聯合畢展,杜佩怡表示:「距離上一次以傳院的名義辦展已經八年,缺乏前期曝光與數據支持,使得尋找贊助商的過程相當艱辛。」籌辦團隊特別感謝巨將電腦、麒麟啤酒、香草街屋以及凱撒蛋糕房的信任與支持。副召劉黛玲則認為,四系的作品都有不同的展現方式,要如何將各系作品融合於展覽中是最大的挑戰。

利用綫上互動回答,製作而成的蜉蝣(圖 譚曉曼/攝)

參展作品分為「多媒體」以及「論文」兩大類,不僅涵蓋社會議題、論文形式,也有深度訪談及多媒體呈現。其中紀錄片《工藝之手》及Podcasts《裂縫中的曙光》等作品也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視聽室放映。

來自新傳系的紀錄片《工藝之手》以傳統手工藝產業作為主題,包括旗袍、霓虹燈與製鼓三項工藝,分別對應「觸覺、視覺、聽覺」,製作團隊透過YouTube職人專訪、IG Reels形式及經營IG社群,觸及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杜佩怡表示,除了對手工藝的喜愛,更不願看到傳統手藝沒落,因此選擇這個主題。

同樣來自新傳系的Podcasts《裂縫中的曙光》以台灣長照以及數位性暴力等社會課題作為主題,團隊利用Podcasts與IG Reels形式讓大家更關注社會關懷議題。張靜芳說:「大家可能厭惡老鼠以及蟑螂,可是對於這些獨居長者來說他們卻是寶貴的一個生物。」曙光是清晨的第一道光,希望《裂縫中的曙光》這道光可以照亮社會陰暗角落的人們。

與銘報指導老師陳怡璇進行問答與投票等互動小游戲(圖 譚曉曼/攝)

由影新系製作的論文《大學生媒體依賴與數位使用樣態研究》除了展出論文外,還設計問答與投票等互動小游戲,引領觀眾深入了解媒體依賴及媒體成癮的差別,並給予實質的改善建議。陳柏宇也強調,傳播領域變化快速,學校在培育學生時,特別注重跨領域整合的思維與能力。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