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政策下對「照顧者」的忽視

0
408

記者/凌翊涵、林莉 

「要是我不在了,太太不知道怎麼辦。」81 歲阿明(化名),面對癱瘓 33 年妻子獨白,兩人膝下無子,這些年靠著阿明平日擺攤收入過生活,生活雖過得去,但卻天天擔憂萬一他倒下的那天,而你我都可能成為這樣的「照顧者」。 

2020 年全台已有 114 萬名照顧者,根據內政部 2022 年資料顯示,台灣平均家戶人口僅有 2.56 人,創下歷史新低,讓社會逐步邁入「零家庭照顧者」窘境, 加上 2025 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以及現有少子化問題,照顧者只會變多, 需要負擔更大責任,因此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從很早就開始關注照顧者權益,推動相關服務,直至今日政府雖推出「長照 2.0」,但就政策面仍偏向被照顧者而非照顧者。 

新北市家庭協會副組長黃薏文表示,政府制定「長照 2.0」的脈絡是以「被照顧者」為主,尤其「喘息服務」本該是減輕家照者照護壓力,不過整體衡量標準卻是用「被照顧者」失能程度來判定,相當不合理。 

她也提到,照顧者責任壓力並不會因為長照 2.0 就完全消失,加上「喘息服務」額度限制,讓多數人選擇保留,等未來有更緊急的狀況再做使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似乎空有名頭,無法真切滿足家庭照顧者需求。 

針對現有政策不足之下,黃薏文認為還是有改變空間。她提到,第一線醫療、長照機構在接觸被照顧者時,都會下意識將責任義務附加在「照顧者」上,但家照者在照護情境下,可能已經感到手足無措,若能在溝通上更試著理解、釋出善意,都是一種助力。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為了協助更多照顧者,推出「銀光食堂」,店長林羽翊說,銀光食堂能提供照顧者二度就業的機會,加上每天都有社工駐點,可以先提供照顧者權益的初步暸解,而新北家協也有以照顧者狀態做評估與使用的 「喘息服務」,額度和長照 2.0 切開,由協會自行籌措經費。 

黃薏文認為,多數人會給予照顧者負面形象,而銀光食堂的存在有助於撕去外界對於照顧者的刻板印象,比起相同性質的機構、單位,銀光是一個相對開放, 且充滿正能量的環境。 

不過,隨著食堂從 2020年成立至今,規模逐漸成長、擴大,林羽翊發現,現階段的困難,是每個聽到「銀光食堂」的人都不認為這裡是間餐廳,或是誤以為是提供「銀髮族」服務據點。針對這個狀況,銀光食堂試著發起社區活動,開放一般民眾進來用餐,並以「家庭式餐廳」的溫馨感為經營方向,食堂才逐漸 有了起色。 

另外,林羽翊提到,除了照顧者外,走進食堂的顧客都是中年後居多,鮮少年輕人會走入。然而長照之路常在沒有預料之下就到來,她也期望食堂的存在, 能將照顧者資訊推廣給更多人知曉,讓銀光食堂成為陪伴「照顧者」的良師益友。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