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媒體 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堅持做有品質的新聞

0
463
過去界限壁壘分明的媒體,現在轉變成是一個融合在一起的媒體。(圖、文/廖子盼)

記者/廖子盼

紙媒經營日益艱難,聯合報系社長項國寧說:「儘管科技日新月異,新聞媒體的未來還是新聞,必須要有採訪才能呈現真實的面相,新聞要做有品質又有意義的內容,同時也要盈利,這是目前聯合報系正在嘗試的事情。」

聯合報社長項國寧31日到銘傳大學分享聯合報的轉型與新媒體發展,他說,過去界限壁壘分明的媒體,現在轉變成是一個融合在一起的媒體,新媒體的出現讓傳統媒體在說故事上有了新的選擇。

他表示,在座的每一位都參與了新媒體的發展,最大的變化就是啟動裝置的改變,桌機開始走下坡後,取得新聞的設備也隨著改變,科技發展是一個不可擋的趨勢。大約十年前,紐約時報開始以多媒體的科技呈現新聞,其餘媒體以紐約時報為標的,開始以綜合科技的形式來呈現新聞。

項國寧說:「以往不符合媒體定義的平台,現在反而奪取了最多的廣告收入,這樣使得有些媒體不得不轉型。」

談到聯合報的轉型,項國寧說,因為數位的關係使得聯合報系把所有刊載過的影音都數位化,成立了全大灣最大的新聞資料庫—聯合知識庫,並加以收費。除了報紙和數位媒體,聯合報系也開始發展多元事業,像是文創、電商、娛樂、出版、財經、行旅、健康、教室等相關平台。聯合報系近幾年也開始做數位匯流,拍攝影音成了現在新進記者必須要會的技能,要會影音才能存活下來。

項國寧強調,新聞媒體的未來還是新聞,儘管Google跟Facebook都曾說自己是新聞媒體,但媒體跟新聞是無法完全劃上等號,必須有採訪才能呈現事情的真實面貌,然而,在很多媒體平台上的資訊,大多是情緒而不是事實,新聞要做有品質又有意義的內容,同時也要盈利,要找到彼此間的平衡點,是還需要努力嘗試的事情。

近幾年也有許多純網站的媒體開始成立,像是鏡週刊、上報、風傳媒、報導者等等,現在也有許多媒體在嘗試「付費機制」和「訂閱制」來賺取費用,他說,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就是相當成功的一個例子,但這對綜合性的報紙來說相對困難,必須要做出特別的內容,消費者才會願意付費收看。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