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掘】不走筆直路 思想轉個彎毛筆玩出新花樣

0
368
毛筆製作者文山社老闆陳耀文(攝/郭思妏)

記者/吳姿蓉 郭思妏

仿製古筆、蒐集各種動物毛料,甚至利用十二生肖作為製作靈感,擁有毛筆界活字典之稱的陳耀文,對於各式毛筆種類瞭若指掌、如數家珍。因為對毛筆的熱愛,讓他即使手工製作毛筆將近半世紀,卻依然不見疲乏,反而不斷創新研發,玩出了各種花樣。

文山社老闆陳耀文成長於毛筆世家,從小就被父親要求飼養天竺鼠,目的是要取毛製筆,還被要求練習刻字。所以從小到大毛筆就是他的玩具,也可說是在毛筆堆裡長大的,讓他之後一頭栽進這個行業。陳耀文笑說:「我這一輩子與其說是在做毛筆,不如說都在玩毛筆,我在這個行業找到極大的熱情與興趣,讓我欲罷不能」。

他嘗試各種動物的毛料,包括遠赴四川兩次,從水溝裡撿熊貓毛,只為做出熊貓毫筆;還因為天下第一行草,王羲之的蘭亭序是用鼠鬚筆寫的,因此特地到鄉下捕捉田鼠,剪下鬍鬚製成鼠鬚筆,也是他的得意作之一;甚至嘗試了十二生肖筆,用十二生肖的毛製作毛筆,唯獨龍和蛇是沒有毛的,因此改為用象徵意義的龍鬚草和蛇皮當筆桿來製作。

另外,還針對不同的用途製作毛筆,包括研製數種失傳已久的古筆─例如「蒙恬的蒼毫筆」,以及「明朝書法家陳憲章慣用的草筆」,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只要有文獻記載,陳耀文都會想要以保存最初的原貌去仿製並展出,讓參觀者更了解毛筆的歷史文化。這樣保留傳統和創新並進,讓毛筆的呈現更多元化,源源不絕的想法讓陳耀文深陷作毛筆的樂趣中。

時代在變 以「客製化」創新

然而,隨著時代轉換,小學生的書法課早已移出課綱,在臺灣越來越少人寫書法,再加上中國引進機器以機械方式製作毛筆,省下大量勞力和時間成本,陳耀文的手作毛筆產量和價錢根本不是對手。

本以為注定成為夕陽產業,卻在陳耀文用心製筆半世紀的堅持和口碑下,創造出了另一批客源。因為是手工製作,可以依照客人的需求客製化毛筆,軟硬、粗細、筆桿大小甚至是在筆桿上手工刻字;而手工製作的好處也包含可以控管品質,讓不合格的毛料可以在第一時間被篩選出來,就是這樣的好品質讓文山社依舊有大批死忠顧客光顧。

點亮檯燈,陳耀文一邊嫻熟的在筆桿上快速刻下文字,一邊自信的說:為藝術家量身訂製毛筆是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事。」像是透過與藝術家們交流得知並協助他們製作專屬毛筆,或是透過自身觀察,發現陶瓷器畫家在畫瓶身時,筆直的筆桿不好施力而製作出彎曲筆桿的毛筆,這些都是陳耀文認為製作毛筆背後最有意義的事。

最後陳耀文有感而發地說:「一支筆的價值不是以金錢作為衡量,而是這支筆在藝術家的手上發揮了多大的作用,成就了多少作品。」他自始自終秉持著「製作一支適合、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毛筆」的態度,持續得用心製作出更多讓人愛不釋手、嘖嘖稱奇的毛筆。

採訪後記這次很幸運可以近距離的看到製毛筆的過程。在採訪過程中聽到陳師傅對於毛筆的堅持與熱愛非常感動,也聽到了許多相關的故事和製毛筆的原料和流程,令我大開眼界!更幸運的是,陳師傅人非常好,送給我們一人一支毛筆,並且還很用心的在筆桿上刻上了我們的姓名,做成了一支專屬於自己的毛筆。親眼看到師傅熟練快速地刻,我忍不住拿起手機錄影,真是太難得的時刻,親眼目睹製作過程和拿到成品時心情真的好激動!以後看到毛筆上的刻字,我永遠會記得,己亥年的晚秋,我曾經造訪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毛筆大師。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