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人堂】江烽榮:製片工作是人生的總和

0
840
他說:「製片的工作是人生的總和,每一個階段學習到的任何事及閱讀過的任何視野,對工作都有幫助」。

記者/李嘉珈

剛出社會時,就擔任過電影《川流之島》、《紅衣小女孩》及電視劇《麻醉風暴》製片,皆有不錯的佳績。但擔任製片統籌的江烽榮表示,自己從沒想過會擔任製片,因為一開始的興趣是拍攝,因緣際會下走入這個行業。

他說:「製片的工作是人生的總和,每一個階段學習到的任何事及閱讀過的任何視野,對工作都有幫助」。

因大多數人工作時間固定,但製片不一樣,有時可能處理公務而整天不睡,他曾歷經長達13個月拍攝,透過4個月的沉澱時間,才重返工作崗位,也許是因為這樣,個性隨興的江烽榮,才特別適合製片這份工作。

當問到有沒有想轉行時,江烽榮表示,現在學會的技能,到別的工作領域不一定使用的到,就好比是美術設計只能在拍片時使用,但在房子裝潢可能就派不上用場。他坦言,當初也一度不想繼續做製片,那時選擇跑去澳洲打工,自己調適好後,仍覺得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遇到不同的問題,再一一克服。

江烽榮表示,就像結婚是一時的衝動,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責任,而製片也是。當在接片時,雖然很掙扎,但接了以後就算碰到困難也是要負責的做完,如果遇到與導演意見不合時,就以戲好為主,找到平衡點繼續去往前。

以前的他是連前輩都敢「幹譙」,完全不顧別人面子,到了前年驚覺,自己在劇組中是這麼不受歡迎時,才意識原來不需掌控每件事,只需把分內的職務做好,就能得到別人的肯定。

而江烽榮也分享道,因為每部戲劇、電影都是不同的故事情節,所以在籌備過程並不會比較容易,而是會越來越熟練和越來越不會出錯。

談到台灣戲劇未來,江烽榮說:「做好自己」。他認為,韓國雖然戲劇很強,但在資金的壟斷下,就會被框架著,而《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一部很好的例子,探討別人不敢探討的議題,深入了解社會的現實面,做出與眾不同的題材,而台灣之所以能製作出這麼多不同的戲劇,就是因為沒有被侷限,這也是台灣戲劇該找到的定位。

江烽榮表示,大學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過渡期,對未來職涯沒有特別規劃的他,當時只是一心想著來台北求學,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了「人」是什麼,他打趣地說:「我這個鄉下人,上大學以後變得比較會跟女生說話了」,而這不僅是在當製片很重要的一個技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也是在人生中很重要的課題。

江烽榮抱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期望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對未來的規劃等遇到了再做決定。他勉勵學弟妹如果想當製片,需多閱讀心理學、政治學和哲學的書,因為這是台灣教育沒有教導,卻是人生活中的三大重點。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