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間說書人】《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0
302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書中記載作者康文炳編輯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日常。(圖/博客來)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書中記載作者康文炳編輯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日常。(圖/博客來)

記者 / 黃麗頻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書中記載作者康文炳編輯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日常。他認為,回憶是每個人跨進寫作的最佳入門檻,試著用文字捕捉生命裡的某個片段,藉由文字召喚回憶的酸澀,讓讀者們在庸庸碌碌的職場中,感受到人生曾經那麼鮮明的存在過。

書中共分為五輯,第一輯主要敘述當初壹傳媒將「除魅」帶進台灣,打破當時所謂的「媒體英雄化」,讓大眾了解到原來高高在上的名人,也跟平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這種模式確實對台灣社會民主進展產生非常大的作用。不過康文炳認為,這也成為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的一種阻礙,現今台灣媒體業為了衝點閱率,下標時常聳動誇大,而內容卻令人不知所云,縱使是公共類議題也以煽情的風格書寫居多,喪失了應有的冷靜和理性批判,讓媒體從文化傳承消磨為便利商店架上的搶購商品。

作為一個編輯人,我有時難免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太編輯人思考」了。《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書中也提到,即便壹傳媒的寫作風格成為台灣民主進步的阻礙,然而,黎智英的管理精髓「黎十條」至今仍被康文炳奉為職場圭臬,其中黎智英的「減法編輯學」提到會不會一再修改稿子,是區分專業寫作者的重要標準,在這資訊氾濫、閱聽眾缺乏耐心的時代,成為了寫作的重要守則,在相較於台灣的職場文化是較官僚、封閉的,壹傳媒秉持著資訊公開透明,讓內部的工作效率及整合度更高,進而產生更好的「商品」。同時,作者更點出在《明日報》創辦人詹宏志和黎智英身上學到不同風格的編輯思維,多年後回過頭看,發現這算是一場港台出版企業文化的交融與再生。

「回憶是對失去的無盡承受,寫作是對曾經擁有的深情品嚐。」《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歲月為我留下了什麼?」康文炳自問,自己一面以文字捕捉那些破碎的回憶,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人生片斷,一面尋思著這些微微騷動日子流逝後的感慨。他表示,自己是習慣隨手筆記的人,也因此在書中二至五輯便是他的日常筆記與短篇的散文,彷彿在講述一位優秀的編輯也是一位好的散文作家。最後作者希望藉由這本書可以鼓舞為同是編輯的人,即使回憶往往缺乏前後一貫的完整故事,但又何妨,生命的書寫重在真誠。

閱讀手札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是習慣隨手筆記的人。」讓我有深深的共鳴,我認為寫下零碎的記憶片段,不僅能讓自己記住當下的感動,且在往後撰寫文章時,能更快找到文章的靈魂所在。

書籍資訊

書名: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作者:康文炳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0/07/01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