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漁村」成太陽能板之鄉:能源與產業如何永續共存?

0
1060
行經台61線七股段,遠方波光粼粼,卻不是漁塭的水面反射,光電板大量進駐造成地景地貌的改變。(圖/吳冠廷攝)

記者/吳冠廷、戴懿珍、劉彥伯、賀培晏、邱昱誠、蔡恩霖、林育昇

在台南七股篤加出生長大的養殖青年邱創褘感慨地說:「夏天的時候總是喜歡去鹽灘地抓螃蟹,但有一天它突然圍起來,種起電了,過去幾年最喜歡的地方不見了。」他站在魚塭的土堤上,指著家旁的光電施工案場對著記者說,將來施工完成後,每天起床面對的就是三面光電板的包圍。

記憶中的家園,頓時樣貌改變,案場施工的噪音及震動更造成他養殖的烏魚死亡,帶來魚損。於是他在魚塭旁拉起紅布條,阻擋工程車的進入,投入七股居民發起的抗議活動,為失衡的能源政策與當地漁業發出求救訊號。

實際進入七股漁村後,沒有水車轉動的聲音、曝曬的漁網,取而代之是被抽乾的魚塭、案場施工聲,以及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板。(圖/吳冠廷攝)

淨零碳排放迫在眉睫 光電進駐來勢洶洶

2017年蔡英文政府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尤其在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項目,期望能達40億度供電量,相當每年可以提供給100萬戶民生的用電需求。截至今(2022)年6月漁電共生案場所提供年電量只有4億度,僅達成果目標的10分之1,但已佔用養殖面積高達1萬2500公頃,等於每年需要增加快3000公頃的太陽能板面積,才能在2025年達到目標。

2023年開始,能源局希望每年增加275-300(10MW)的電容量,提高全台太陽光電產能,以達到2025年目標。(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台灣電力公司)(表/劉彥伯製)
七股區已通過的光電案場,其中包含漁電共生、鹽田發電、室內型太陽能、既有設施屋頂型、地面型等等。(圖/擷取自地球公民基金會)
截至2022年11月,台南市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指設備出廠時,所設計滿載時的最大值)遠超過其他縣市。(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表/劉彥伯製)

光電面積需求大,因此政府看上了台南七股這片土地上,截止2022年4月為止臺南七股漁電共生案場,已經成功申請超過1000公頃的魚塭面積,相當於有將近1500座足球場大小的光電板架設在魚塭上,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表示,目前七股有十分之一的土地為太陽能光電案場所用,加上整合中案場,未來七股將有五分之一的面積被光電板覆蓋。如此龐大的土地承載量,讓維護環境生態和當地居民權益的聲浪越來越大,七股地區成為漁電共生能源政策的燙手山芋。

造成鳥類棲地破碎化 衝擊生態

在這1500座足球場大小的光電案場中,涵蓋了黑面琵鷺與其他鳥類重要的棲息環境,生態議題敏感。邱創褘表示,他的漁塭位於生態敏感區,也主動配合台江國家公園友善棲地營造計畫,在候鳥季期間,透過降低水位曬池、留下雜魚及不驅趕鳥類等友善行為,落實生態保育。

他說,篤加很多漁塭是黑面琵鷺等候鳥重要的覓食區,如果光電設置沒有總量管制,將造成棲地破碎化,對鳥類生態是很大的威脅。

邱創褘配合台江國家公園友善棲地營造計畫,落實生態保育。(圖/戴懿珍攝)

台南野鳥學會也提到,若設置光電板將會遮蔽漁塭40%的面積,仰賴光線的生物、浮游動植物、藻類皆會因為光線不足而營養不良或死亡,影響魚塭中的食物鏈,最後導致食物不足或營養不良而對鳥類健康造成傷害。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