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選好電影 推動多元議題

0
528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希望選擇好電影,推動多元議題的發展(圖:羅珮嘉提供)

記者/勞奕欣

為透過電影傳遞女性主義思潮,策展人羅珮嘉與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一同走過15年,她認為好的策展人要把自己放得很小,讓好的作品更能大大的呈現。

她說,因为電影產生的同理心能夠傳遞思想和價值,透過同理心,讓更多人意識到女性議題的發展,以及促進更多多元議題的發展。

在女影,她經歷了許多女性主義思潮的變化和平等議題推動,她認為在時代變遷、思潮湧動的當下,策展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斷的自我求進步,一刻都不能骄傲,骄傲就是品质下降的危机。

談到選片的標準,她說,「其實不是我們選電影,而是電影選我們」,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同一部電影放在女影和其他影展,被觀看的角度是不同的,女影更希望獨立、小眾、低成本電影被看見,這些電影能够選擇女影,是因為議題性影展走得路和其他影展不同,她們的作品能夠被看見和討論,呈現的能量也是互相的。

羅珮嘉與電影結緣是在她公視任節目助理時,她說,因而接觸到很多影展活動,金馬影展、臺北電影節,因此喜歡上了獨立電影和藝術電影,在傳統商業影院看不到的片子。

節目助理做了兩三年後,她希望能夠多學習電影史、美學的理論,來與技術實務互補,加上很多藝術電影對她對吸引,於是決定去英國讀相關理論專業的研究所。因此在攻讀英國倫敦大學電影史與視覺媒體研究所時,她遇到了Laura Mulvey教授,為她啟蒙了女性主義思想,她說,Laura Mulvey是70年代英國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教授說「影像傳播界基本上都是男性名士的眼光」,讓她意識她不曾發覺到原來電視台身邊充斥著男性眼光與思維,這讓她非常驚訝,因此她逐漸開始關注更多方面的女性議題。

她通過閱讀很多不同國家與流派的電影的歷史,了解當時女性的創作受到很多阻礙,但藝術電影一直在為女性意識做很多詮釋,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英國回來後,羅珮嘉恰巧看到臺灣國際女性影展徵才廣告,憑藉著獨立片商和藝術電影的吸引,她開始從事女影的審稿員,從最初的女影審稿員到現在的策展人和臺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她談到最辛苦的是經費問題,她表示,「在談理想之前,有時候不得不和現實妥協」很多時候想做的事情和經費是完全拉扯的,在拿到經費以後,經費的來源與規劃,也許是超越一個策展人的能量,有點像是生意人。

在女影的15年裡,除了影展策展方面的工作,她還會受邀去做講座,為電影寫影評,也會去社區大學教電影相關的知識,她笑著說,一直以來都沒有取捨的困難,像是斜槓人生,在做什麼事情上都可以享受,她補充道,「選片大概是讓我堅持的一個很大原因,看這些片子,不僅是給觀眾,也給自己很大的能量,在自己的人生裡很有幫助。」她強調,「我不敢說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去改變別人,但作為女性主義意識,我自己的人生做得蠻徹底的。」

她表示,這些年來,臺灣女性電影很大的變化是女導演能見度增加了,很多大型影展也會推動很多和性別相關的影片或者選擇女導演的作品,酷兒影展和跨性別活動變多,更明顯的是,來看女性影展的男性觀眾比例增加了。

她說,早期推廣女性電影,其實是希望更多女性來支持和分享自己的經歷,但現在發現很多男性願意走進,來觀看女性思維的變化和女性議題電影,男性願意理解女性需求十分重要。

一個好的影展勢必需要有人傳承,希望能有年輕團隊能夠繼續把放電影這件事情做好,發揮更多內容,像今年她選擇了更多年輕人,讓年輕團隊來選片和策展,現在她做的工作更像是一個有豐富策展經驗的老師,希望可以有更多年輕人,像滾石一樣越來越大,繼續傳承影展,這也是她未來的目標。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