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市場折扣亂象 破壞出版產業經濟結構

0
200
台灣通路價格戰造成「新書便宜,舊書貴」,破壞出版產業整體經濟結構。(圖/取自銘報資料庫)

記者/陳子芸、馬紹慈

書籍折扣戰近日引發高度關注,合理的利潤被迫讓給電商平台吸引更多流量,這種以折扣戰刺激銷售的方式嚴重壓迫到圖書產業的生存空間,出版業者及學者皆表示,台灣通路價格戰破壞出版業整體經濟結構。

對於電商價格下殺頻繁情形,獨立出版聯盟理事兼奇異果文創事業總監劉定綱說,消費者習慣比價的心態下,書籍只能以更低的折扣售出,乍看之下書籍流動率變快速,但卻因為過程中的抽成和花費無法支撐原成本,進而影響出版社整體分潤結構、作者拿到的版稅及出版社能夠聘請多少編輯的能力。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認為,在新書剛上市時,具有較高討論度和話題性,書的特性可以吸引到某一群讀者,讓這些消費者較迫切渴望讀到書,這股強烈的需求及動力會促使他們願意花較多的錢去購買,因此可以先以原價販售,等到這本書已經退了流行,不具有時效性,再用折購去吸引其他消費者。

然而他說,現今台灣圖書市場的亂象,讓書的價值縮短到剛推出的那段時間而已,造成書的壽命變短,無疑就像給舊書判了死刑,一旦沒有優惠折扣,就容易變成庫存。

長期研究台灣出版產業發展與變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則提出,出版社作為生產者,理應可以決定書本的價格,但現今通路具有決定性力量,電商不斷壓低銷售折扣,讓生產端獲得利潤被壓縮,為了因應電商折扣,使書價不斷膨脹,將帶給消費者很大心理障礙,也可能造成作者報酬降低,導致更少人願意投入圖書產業,就圖書產業而言,沒有任何一方受惠。

針對希望公部門如何提出具體政策進行協助,學者們認為,政府可以適度介入管制圖書價格,採用溫和、漸進的制度設計,既不會大幅改變現狀,出版社和通路仍有靈活的空間可以自行協調,即可防止圖書市場惡化。

對此,劉定綱也補充表示,首要之事除了盼望文化部繼續擴大公共出借權的制度,並擁有合理的分潤外,也希望教育部積極介入其中,將108課綱底下的課程設計及考體研擬的方式做變革,讓閱讀理解及寫作成為訓練重點,才得以推廣閱讀的實質意義。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