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觀講堂 複製「植劇場」須從中學習經驗

0
314
安哲毅呼籲OTT平台數據透明化。 圖、文/周芸

記者/周芸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12月27日在閱樂書店松菸店舉辦媒觀講堂。邀請「植劇場」製作人安哲毅與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魏玓。魏玓表示,植劇場的案例告訴他,「所謂複製不是再百分之百複製,重要的是裡面對台灣電視產業的經驗、事實、還有提醒,從中學習,這個複製才有意義。」

此次媒觀講堂,以「絢爛之後,我們來談植劇場」為題,一同討論植劇場的成功經驗可否被複製及台灣電視劇面臨的問題。安哲毅說,近來的電視收視率愈來愈低,電視的廣告總收益已經不如以往。因此,電視劇的發動機可能轉變成OTT平台。

安哲毅強調,不過即使有了OTT平台的版權新收益,植劇場的整體版權收益仍僅占製作成本的三分之一,還是必須依賴文化部的製作補助,「從商業角度看,要靠補助才能平衡,這還不夠健康。」。

他也指出,OTT平台是高度資本集中的產業,台灣目前沒有較有實力的平台。所以台灣未來的戲劇發動機可能不在本土,對話的對象或許是Netflix、愛奇藝等國外平台。安哲毅擔心,當對話的對象不再是台灣的傳統電視台時,「你要談什麼? 」國際與本土之間可能會有衝突,這正是我們要思考的。

「做我們該做的事,做的好就會有人來買。」安哲毅表示,資金也許不是絕對的,但是需要一些優秀的製作人才,如果一直靠著低成本的代工廠去做經營,這些製作經費會流至其他廉價勞力之地,像是印尼的影視產業也在進步,未來可能會成為台灣的競爭對手。此外,台灣的戲劇人才也嚴重外流,導致無法有效地傳承相關經驗。

另一個問題是,OTT平台的點擊率不透明。安哲毅認為,這個數據對於行銷端與創意端來說非常重要。魏玓也贊成安哲毅的看法,呼籲盡早規定OTT平台釋出數據,建立一個公平、透明的機制,不然對製作方不利。

魏玓表示,「重質不重量」對台灣的戲劇來說是相當危險的。「沒有量就沒有質」,沒有好的物質基礎支撐,這個產業的部分環節就會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太過關注《植劇場》這樣具有一定水準的單一例子,對產業來說可能會是一個問題。

他也指出,他非常擔心台灣的OTT平台無法生存,僅靠台灣的單一片商與Netflix拔河是很困難的。因此,他提出了應該要成立一個「國家電視節目圖書館」的想法,將台灣生產出來的戲劇全部收歸國有,再與Netflix談價錢。魏玓也大膽預測韓國可能會這樣做。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