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瘋TikTok 同儕是主因

0
284
媒觀會客室邀請三位教師分享,抖音浪潮下媒體素養教育該如何應對。(圖/媒觀提供)

記者/戴懿珍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8日舉辦媒觀會客室,以「抖音一響,素養怎麼養?媒體素養教育如何回應TikTok風險」為主題,三位國中、國小、大學教師分享觀察與建議,小學教師林彥佑和中學教師呂昱達皆提到,學生為免跟不上同學話題,因此大都會下載使用TikTok,學生普遍覺得TikTok帶來的樂趣大於風險,因此他們認為需要的是培養學生媒體素養能力,防範錯誤或負面訊息。

此次媒觀會客室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哲斌擔任主持人,三位教師進行各別分享。在小學生的使用狀況中,林彥佑發現,近3分之1的學生每日使用抖音或TikTok,雖然小學生有初步判斷負面內容的能力,但還不會思考到遙遠的政治問題,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與台灣相近,短影音潮流可能形成緩慢無形的文化傳遞,長時間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沈迷。

呂昱達則指出,短影音平台演算法持續餵養觀眾,大量的訊息流容易上癮,且因為每部影片時長較短,一部接著一部觀看會讓時間不知不覺流逝,這樣的收視習慣也造成學生閱讀文本的速度變慢,短期記憶越來越弱。

針對社群軟體演算法,身爲社群媒體研究者的大學教師劉慧雯表示,所有社群與數位媒體的推播都是工人智慧與人工智慧的協作展演,透過用戶興趣、按讚及互動結合大數據計算累加,餵養給用戶下一步的資訊,常有商業價值鑲嵌其中主導著演算運作,而在TikTok中的工人運算痕跡更深刻,也就是以用戶有興趣的主題推播,並不是中立客觀的機制。

林彥佑呼籲,閱聽眾要了解在TikTok上接觸到的訊息可能是被隱藏或刻意塑造出來的,須保持懷疑並查證,同時也要帶給學生媒體資訊素養的知識及安全意識,在近用媒體的同時,也能了解科技可能帶來的危機。

三位教師補充,TikTok帶來的並不全是壞處,依然有很多好的資訊和內容,也有學生能從創作TikTok影片獲得自信心,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媒體素養能力,防範錯誤或負面訊息,可以透過跨領域整合,從設計課堂活動或考題連結學科著手。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