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金鐘雙料得主雅柏: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0
358
雅柏在今年下半年,一舉拿下廣播金鐘社會關懷節目雙獎、卓新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等四座獎。(圖/張嘉萍攝)

記者/張嘉萍

「得獎是一個契機,讓大家知道我正在做貧窮議題相關的節目,並讓這些議題有機會被看見,我十分感謝且珍惜。」教育電台主持人雅柏這麼說,年僅26歲的他在今年下半年,一舉拿下廣播金鐘社會關懷節目雙獎、卓新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等四座獎。

他為了節目「城市的光影」陸續採訪了無家者、街賣者、拾荒者等,大部分被認為是社會階層下陽光無法照到的族群,但他說,從他們身上學到,如何去撕掉標籤,以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詳實地紀錄他們的生命,接著用聲音、文字去回應。

他語氣堅定地說,這樣的過程,遠比得獎來得更重要。

雅柏認為,得獎是一個契機,讓大家知道我正在做貧窮議題相關的節目,讓這些議題有機會被看見,我十分感謝且珍惜。

「清晨的陽光灑落在橘色的鐵門上,龜背芋和雞蛋花充滿生機的在大門旁,隨著秋風歌唱。每天早晨七點半,一碼村的夥伴邱姐準時打開橘色大門,讓陽光跟著他的腳步一起走進一碼村。」這段看似是散文,其實是他獲獎節目「城市的光影」某集單元中的前半段。雅柏用他溫暖厚實的聲音,搭配著充滿畫面感的語句,引導聽眾想像,帶大家一起走進「一碼村」。

這段廣播節目講述在萬華南機場整建住宅地下室的再生基地,「一碼村」門前的光景,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雅柏喜歡從很小的點切入,建構空間畫面感,每當外訪結束後,再用散文或專題的形式寫稿並錄製。他表示,這樣的觀察力、敏銳度,都是從大學以來的累積。

雅柏在獲獎作品「城市的光影」中,帶著聽眾從多元的角度「看見城市裡溫暖的光,陪伴躲在黑暗中的影。」(圖/雅柏提供)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廣播組畢業的他說,課堂上有一門課叫做「影視理論」,為他建立了良好的畫面架構。

他說,老師要求的期中期末作業是挑一部電影,將一段時間內所看到的所有東西詳實地記錄下來。當時的他不太理解是否對未來有幫助,但現在的他,能夠運用觀察某些事情的觀察力、敏銳度,透過聲音,完整地呈現空間的畫面,以及每位受訪者的生命故事。

雅柏表示,他喜歡聲音的溫暖,在傳遞的過程中,不像是電視及網路媒體,需要畫面並追求流量,很喜歡可以坐下來和一個人好好聊天的感覺,因此他時常藉由聲音和文字,傳遞故事的生命力以及情感。

也因如此,唸高中時的雅柏早早就立定志向,他說,廣播陪著他度過社團生活和熬夜唸書的日子。即使廣播並非強勢媒體,到了大學他也選擇廣電系廣播組,並進到世新電台主持。大三時,以兒童節目報名教育電台舉辦的金聲獎,雖然沒有入圍,但卻獲得評審小茱姊姊的青睞,認為他具有可塑性,因此,經她的引薦之下,開始接觸到其他廣播劇、配音機會,甚至進入到教育電台工作。

訪談的過程中,雅柏時不時提及小茱姊姊,感受到她對他的影響有多深。他說,從她身上學到的不只是廣播技巧,看待事情的角度與方法更是值得他學習。

他感激地說,很幸運的與她在教育電台,一同製作兒童節目「小小宇宙探險號」,他們會利用一到兩天的時間,錄完未來一個月的集數,這樣有效的工作模式,也沿用到他在央廣與律師合作的節目「生活有辦法」中,讓他有充裕的時間為相對耗時的「城市的光影」做足準備。

在採訪的過程中,可以得知雅柏爲「城市的光影」付出的時間與心力,在做這個節目時,他也時常回過頭問自己「感動嗎?」、「有學到什麼嗎?」、「我喜歡這樣嗎?」,不斷地反覆檢視自己,看出他對自我的要求。他認為,好的節目是發自內心,真誠地透過聲音的溫度、文字的力量,傳遞每個故事看不見的溫柔,才能真正地感動人。

雅柏說,他喜歡聲音的溫暖,很喜歡可以坐下來和一個人好好聊天的感覺。(圖/雅柏提供)

他說,「我不是一個會讓自己停下來的人。」他的熱情從未因採訪過程中的迷茫、挫折而消失,而是持續地接受任何挑戰,特別是在「城市的光影」找尋新的議題時,就會重新燃起許多熱情,他相信,這些過程在無形中,都會成為未來的養份。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