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話好說》到《阿聰現煮時》公視主持人陳信聰 走出「中年危機 」

0
507
公視主持人陳信聰的全新節目《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圖/陳信聰提供)

記者/林璟彤

去年9月底,公視主持人陳信聰辭去了主持了近15年、製播逾3000多集的談話性節目《有話好說》,如今的他開了全新網路節目—《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及《我們的島Podcast》。他笑說:「我現在的心情就很像剛開始弄《有話好說》時的忐忑不安,期待突破,卻又擔心最後沒搞頭,就是那種很幼稚的心理。」

因為想要改變,陳信聰在去年決定從《有話好說》離開,當初他其實是想「全身而退」離開公視。他說,「如果再留下來也沒有辦法幫助節目什麼的話,或許就是離開的時候了。」

他回憶當時說,最後是和總經理達成離開《有話好說》,但得要留在公視,但留下來要幹嘛?他並不知道,只隱約知道自己應該換個方式繼續來做新聞,於是他提出加入《我們的島》,也許可以在他關心的環境議題上好好的採訪、報導。

《我們的島》身為公視22年招牌環境節目,但由於近年來民眾接受新聞資訊方式與習慣有巨大的改變,專題報導的形式漸漸變得難以被觀眾吸收,團隊也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做出改變,因為陳信聰的加入,《我們的島》擦出了新的火花,全新的網路節目—《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就此誕生。

他笑說:「我跟團隊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騙」的方式、或是輕鬆、到處吃喝玩樂的方式,讓大家來關心這片土地上重要的環境議題。」

「走出攝影棚,能跟地方有比較多的互動,試著去理解跟享受居民的生活」,陳信聰說,這讓他很開心。

「我們的島」全新製作的網路影音《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結合實境、行腳的模式,在吃喝話家常之間,帶領觀眾了解台灣各地的環境議題。(圖/陳信聰提供)

他說,親自到新聞現場對作媒體的人來說是很重要且很有趣的,可以去感受不同的世界、聆聽不同的故事,它永遠會讓你有很多新的可能跟視野。

有別以往在政論節目中嚴肅的形象,在《島的行動客廳》裡,陳信聰多了些輕鬆幽默,雖然是接觸全新的製播模式,但對環境議題的認真是相同的。

對於陳信聰而言,新聞能透過議題的探討,進而發揮影響力產生正向的改變,是他主持節目的最大動力,他說,「熱情」讓他打從心底喜歡這件事情。

陳信聰用踢足球形容他一直以來做節目的想法,他說:「足球跑到你腳下了,你只好踢下去,啊沒有人要接你就只好繼續踢,盡量不要被抄走,不要讓節目在自己的手上搞砸了。」

這樣的想法使得陳信聰主持了近15年的《有話好說》, 他反思,「我已經過了這麼久這樣的日子,難道還要這樣過下去嗎?」,也因此在去年萌生了離開《有話好說》的想法。

他說,15年的時間讓他的工作流程、思考模式和價值觀越來越固定,連帶著讓節目的型式樣態也越來越固定,因此節目需要新的嘗試與改變,而他也該換個環境重新學習挑戰,這對自己、對節目都是一件好事。

回過頭來看,當陳信聰成為節目招牌與《有話好說》節目畫上等號時,對於他無預警的卸任,許多人會感到衝擊、會有反彈,但對陳信聰而言,《有話好說》這顆球真的運不下去了。

向上級提出離開的想法時的陳信聰完全沒有想好後路,他笑說,感謝《我們的島》團隊願意收留他。

從自我懷疑的「中年危機」,陳信聰沉澱後調整工作型態,整裝再出發,重新找到現階段更適合自己的位置,用他熱愛新聞與環境的心,開著車,載著對這片土地的好奇及關心,以不一樣的方式帶著觀眾重新認識「我們的島」。

節目型態的改變後,讓觀眾看到陳信聰的另外一面,有別於以往在《有話好說》節目中談論具衝突性的新聞的嚴肅犀利,在《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中多了幾分開朗、詼諧幽默。在約訪時他爽快答應,甚至表示不需要事先看過訪綱,採訪當天,他也分享節目中同款的手沖咖啡給採訪的記者,侃侃說著這半年來的心路歷程,他的轉變,節目裡看得出、訪談過程中也能發現,現在的他是真的享受現在的工作模式,並且樂在其中。

《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首集來到台灣最東邊的漁村-馬岡(左起)江芠萍(百年古厝屋主)、鳳嬌姨(資深海女)、陳信聰、游伯軒(推動海女文化保存) (圖/陳信聰提供)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