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傳播人獲肯定 盼消除社會歧視

0
506
教育電台《幸福聯合國》節目主持人。圖/翻攝自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鄭如晴、陳子瓏

不只探討新住民議題的節目越來越多,近年也出現許多新住民傳播人做出亮眼成績,2007年印尼新住民莫愛芳在公視單元劇《娘惹滋味》中飾演飾演外籍看護,一舉敲響金鐘,成為台灣首位新住民影后,在此之後,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節目中的新住民主持人也在2014、2015及2019入圍廣播金鐘「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東南亞新住民多次獲金鐘獎肯定。表/陳子瓏

金鐘加持   致力推廣東南亞文化

「東南亞人是來搶錢的!」來自緬甸的葉碧珠初到台灣時,類似的攻擊性言語在她耳邊層出不窮,她說,面對各界異樣的眼光,即使心裡難過,也只能默默接受世界所帶給她的不公,自己能做的是透過主持廣播節目,解除大部分人對東南亞的誤會,並藉機宣揚母國文化。

葉碧珠進入教育廣播電台的契機並非主持節目,而是受邀錄製簡短的緬甸語教學,之後恰巧遇上電台開設「新住民廣播人才培訓課程」,她經過受訓後成為主持人,更在2019入圍廣播金鐘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葉碧珠在2019年入圍廣播金鐘「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圖/翻攝自中時電子報

看似風光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旁人無法想像的努力,葉碧珠謙虛地說:「我其實不是很會表達的人,主持節目常感到緊張,採訪來賓的時候也會變得完全沒有邏輯」。面對自己的缺點,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收聽其他廣播節目,學習前輩們的主持技巧,如今,即便已獲得入圍金鐘獎的成就,她仍認為自己是一個學習者的角色。

在台24年,致力推廣東南亞文化的路上,葉碧珠投入了大量心血,她的另一個身分是「新北市公益故事團」的成員,她會在圖書館講述緬甸的傳統故事,將母國文化傳遞給台灣小朋友;高中家政課老師則是她的第三個身分,透過課堂上讓同學報告方享東南亞文化,並烹飪家鄉美食向學生傳達理念,葉碧珠在各種身分中不斷轉換,只為換取社會少一點歧視;多一點將心比心。

葉碧珠在新北市立圖書館分享家鄉故事。圖/翻攝自ETtoday新聞雲

不需同情   應提供自由發揮空間

柬埔寨新住民李佩香2003年聽從父親的建議嫁來台灣。她回憶道,有一次站在家門口看鄰居搬家時,鄰居指著一個家具保護套並輕視地對她說:「那個棉被你可以拿到你國家去,應該會很好用」。這般態度及言語讓她備感歧視,儘管如此,這些年來她沒有看輕自己,因緣際會下進入教育廣播電台擔任《幸福聯合國》節目主持人,將新住民文化與議題傳遞出去。

來自柬埔寨的李佩香盼望社會給予新住民足夠的空間發揮優勢。圖/鄭如晴

剛進入電台的她,錄節目時不僅經常笑場,更不懂得如何與來賓搭配,後製剪輯也一竅不通,不過靠著堅持不懈的學習,以及電台長官循循善誘帶領下,終於能夠獨當一面,後續也接下更多不同類型節目的主持工作,不變的是為新住民發聲及爭取權益的心。

越南新住民范瑞薔薇也有類似經驗,她是中央廣播電台「ITV愛死你」節目主持人,在央廣服務15年的她表示,歧視無處不在,雖然現今社會對東南亞新住民的接受度已大大提升,但希望大眾不要將他們視為弱勢團體。她強調:「新住民不是需要同情與幫助的族群,而是需要足夠的空間來發揮屬於自身的優勢」。

越南新住民主持人范瑞薔薇。圖/中央廣播電台提供

拋開成見   新住民成為台灣力量與未來

來自印尼的譚雲福在18歲時受母親逼迫來台留學,大學時期在好友的建議下,考上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至今已滿20年,目前和范瑞薔薇共同主持「ITV愛死你」節目,同時也擔任公視印尼語新聞主播。他提到,在多元社會下,新住民及台灣民眾可以抱持著不同的想法共生共存,成為相互學習的對象。

即便生活中充滿異樣眼光,這群人仍努力做出成績,以傳播者的身分為自己及同樣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發聲,他們扮演起新住民第一代的領頭角色,盼望將社會對他們的歧視轉為認同,證明新住民不是負擔,而是台灣的力量與未來。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