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彬:將豐年社定位成農業傳播最權威的角色

0
632
豐年社社長梁鴻彬(圖/由梁鴻彬提供)

記者/王柏森

豐年社社長梁鴻彬他在媒體界工作長達20餘年,2020年他接下社長的擔子,至今一年多。他說:「想把修來20年的媒體功力獻給豐年社,幫豐年社變得更好,是他現在最重要的目標。」

梁鴻彬是豐年社第14任社長。2020年會由他出任社長,恰巧因為當初非洲豬瘟爆發,他曾在防檢局負責非洲豬瘟相關的媒體溝通和新聞回應的工作長達一年,因而在因緣際會下,成為接下社長的人選。

但他的上任歷程卻不是順風順水,剛上任時他就曾被爆出疑似社內運作出問題。梁鴻彬淡然的說,「當下可能就是剛上任比較風雨飄搖啦,新手上路嘛。」其實對他來說,秉持著一股初衷走下去,繼續朝著豐年社永續的這個理想邁進對他而言更加的重要。

他說:「想將豐年社定位在不管是農業或農業傳播領域都是最權威的角色。」這是他在任內希望達成的目標。

梁鴻彬與農糧署長胡忠一合照(圖/由豐年社社長梁鴻彬提供)

為此,梁鴻彬努力耕耘一年的時間,帶領鄉間小路榮獲2020年金鼎獎的生活類獎,今年豐年社除了入圍曾虛白新聞獎外,豐年雜誌更奪下金鼎獎學習類獎。

豐年社在2021年恰逢創社70週年,梁鴻彬也為此做了一系列的創舉,包括舉辦70週年紀念活動、發行豐年70週年特刊。另外還在去年年底推出由農傳媒、豐年雜誌與鄉間小路雜誌三個平台共同合作經營的Podcast頻道《寶島慶豐年》。

經過這一年多以來在大小事的淬鍊下,梁鴻彬開始將豐年社事務慢慢上手。他說,雖然但在社長這個職位上仍有許多事情需要勞心,比如處理營運及營收的問題。

所以在忙碌之餘他最喜歡寫文章來排解自己的壓力,他說:「採訪寫稿對我來說很舒壓,畢竟是記者出生。」梁鴻彬第一份工作從壹週刊開始做起,但當時的他不是記者,而是研究員。由於當時報導需要研究員進行查證與資料蒐集,於是他一路從研究員開始做起,最後升上調查組擔任調查記者。

回想當時最深刻的經驗,梁鴻彬分享「到國外查訪的經驗是最難得的。」當年為了蒐集馬唯中的獨家新聞,在氣溫最低零下25度的紐約待了將近一個月,最後產出了5頁專題,製作成本竟然花費將近百萬。

「壹週刊的記者訓練很紮實。」梁鴻彬細數著壹週刊帶給他的養分。

他說,壹週刊記者不是在蒐集八卦,八卦只是對於話題的包裝,最重要的是希望能揭露不足以外人道的故事,像是政商間的關係或是名人的醜聞,這些訓練也奠定了他現在對於新聞的堅持。

離開壹週刊後,梁鴻彬希望能暫時享受自由報題的日子,因此他轉換跑道往自由撰稿人的工作努力,嘗試產出自己感興趣的作品。

2018年他除了替端傳媒寫了一篇名為《台灣女同文學出版社,要說滿一百部拉子的故事》的深度報導外,2020年則回到壹週刊幫忙產出最後一期告別刊物《壹週刊的19個祕密》。

當過一陣子自由撰稿人的他對於現今的媒體環境感觸很深,他說:「本來想說可以靠接案養活自己。」但事實上一個月他可能甚至接不到2到3篇稿子。

梁鴻彬搖了搖頭說,「畢竟靠稿量生活。」感嘆媒體業有時付出的時間和收穫並不成正比,最後還是只能向現實低頭,在維持豐年社的營運時更是讓他感慨現今的環境讓媒體連生存都十分不易。

「記者是社會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不要妄自菲薄。」這是他在這一行打滾20年勉勵自己莫忘初衷一句話。

他認為,新聞工作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他還是會繼續做他所熱愛的新聞工作,即便他如今貴為社長,依舊會拾起他手中的筆,用文字改變這個時代。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