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種碳新發展 人人都成環保一環

0
320
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魏國彥表示,種碳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圖片/江佳蓉攝)

記者/許安喬、江佳蓉

除了為地球默默付出的小農和推廣人士外,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家花圃種碳,為台灣盡一份心力。「把碳種回土地裡,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長期研究關注永續議題的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發現「種碳」在國外已經成功推廣且足夠重視,「種碳」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減碳關鍵,為地球進行一場永續的反向工程。而台灣本身擁有優秀的農業實力與組織,若能有效規劃與經營,就能在地下打造一個綠色金庫。

「人人種碳」不困難,從自家花圃開始

真正想做到減碳,可以跟大自然學習,從事友善農業,讓有機碳留在土壤裡。曾任環保署署長、現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魏國彥表示,家裡若有殘枝敗葉或廚餘可以拿來做堆肥,改善土壤增加有機碳含量,雖然規模小效果有限,但人人都可以做到,對淨零排放和廚餘的再利用都有一定的幫助。不只是減碳,這更是一種「社區營造」,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起共同愛護這個地球。

在自家花圃種碳,減少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人人都可以救地球。(圖片/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提供)

攜手編織「捕碳網」,環境教育從小做起

豆科植物除了能夠捕捉有機碳和二氧化碳以外,還能捕捉到「氮氣」,氮被氧化後也是一種永續氣體。經由選擇對的植物,讓土壤得到最適合的改善,溫室氣體就會被埋在土壤裡。魏國彥表示,他們與台灣好基金會在中小學發起「校園農場」活動,讓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種植在地植物,感受身體與土壤的連結,也是一種學習大自然循環的方式。大學方面若每個學校都對土壤進行分析,種植適合的作物達到土壤改良,對學生來說是環境教育、也是環境參與的過程。

種植在地植物,感受身體與土壤的連結,也是一種學習大自然循環的方式。(圖片/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提供)

台灣農會水平高,永續農業不是夢

全球已有許多國家正積極實行減碳,美國就是一大先驅。美國有家新創公司教農民在休耕時,可以種植一些會覆蓋土壤的「覆蓋作物」,利用作物吸收二氧化碳販賣碳權,在保護地球的同時,農民也能在休耕期有相對利益。魏國彥表示,台灣法規不夠成熟,整合上有一定的難度;土地也不像國外那麼廣闊,土地小,相對的每公頃價格也無法吸引到很多小農加入減碳的行列,所以要等到台灣碳交易市場成熟,還仍需一段時間。但台灣擁有良好的農會組織,農民的水平也很高,只要動員起來進行整合和輔導,對台灣在科技農業和友善農業方面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搶救氣變遷刻不容緩,是沒有辦法只依靠某間企業或是品牌,必須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集結大家的力量,共同為我們生活的土地努力。「種碳」不僅是未來極具淺力且人人上手的好解方,還能讓節能減碳融入生活之中,親自感受身體與土壤的親切連結。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