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老城印象 《今秋誌》為鹿港帶來多元面貌

0
199
(《洛津維新》第二本今秋誌的雜誌名,揮別熱血青春的故事,與第一本今秋誌做出不一樣的風格。圖/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提供)

記者/游鈺婷

《今秋誌》創辦人張敬業28日受邀媒體識讀基金會分享刊物製作和地方經營的經驗心法。他表示,鹿港給一般讀者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慶典、民俗及老街,因此他們想藉由地方誌及藝術節翻轉老城印象,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並讓民眾不要帶著獵奇的觀點去看鹿港。

張敬業說,在他成立的鹿港因仔文化事業在做今秋誌之前,也做過《道地》的刊物,並舉辦今秋藝術節、和公共食堂的活動,因為對他們而言,真的回來生活的之後,發現鹿港有別傳統的既定印象,連傳統生活都不一樣,透過地方文化的參與,了解有很多特別的地方,藉由重新理解地方的過程,想讓鹿港更多面向呈現出來。

(鹿港因仔文化事業在做今秋誌之前,也做過《道地》的刊物,並舉辦今秋藝術節等活動。圖/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提供)

第二本今秋誌《洛津維新》,揮別熱血青春的故事,主題回到「我們的地方-鹿港」以旅遊書的形式充新出發,以不同的風格呈現。不在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觀念,也重新審視疫情之後的理念與生活,一起找到可以並進的因應之道,也從不同的角度、觀點看待鹿港,尤其是一個很少被討論的現代化鹿港。

張敬業表示,編輯、書寫或是拍照都是一個專業的工作,做刊物並沒有想像中容易,雖然素材很多,但時間跟人力都有限。因為團隊初期大家都還是兼職的狀況,封面的圖文都是大家自己慢慢摸索,邊做邊學習,帶著熱情去做,但其實有熱情不夠,還是需要經濟上的回報,和得到公共價值,不然很難持續下去。

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今秋誌》出刊不如預期,又往後延期了一年,雖不像大的雜誌一樣能固定出刊,但一定會堅持下去,並和專業人士合作,並從與專業人士合作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也讓大家看見鹿港的多元面貌。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