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芮愷
換日線從2020起每年舉辦跨夜派對,對讀者做線下交流,今年以開箱「新」亞洲為主在9日登場,10位講者來自於不同領域,對事業的態度卻有一個共通點,「創業的動機可能來自生活中的很小一點。」
換日現跨夜派對由台灣吧創辦人蕭宇辰、Rosetta.ai商務開發總監蔡瓈萱、「馬來西亞人在台灣」社群創辦人楊冠義、國際NGO亞洲區專案經理江和都及谷慕慕共同創辦人陳苑伊…等人組成,10位講者橫跨多方領域,有漁業、教育業、生活用品、社群…等。
當時身為歷史老師的蕭宇辰因為發現在網路上並沒有太多關於「台灣歷史」的影片,因此在業餘時間製作動畫,在得到了一些迴響進而成立「台灣吧」。
楊冠義表示,一路上看著社群從20個到23000個,一切都從看見需要開始。在18年前,政府宣布評點制讓僑生終於有辦法留下來工作,身為僑生的他就在網路上發表第一篇關於「評點制」的文章來幫助更多人,因為發現自己的角色和身分而出發,從網路分享到校園,再創立MIT(Malayasians in Taiwan)社群平台去推廣台灣政府對僑外生的政策。
陳苑伊說,在就讀工業設計系時,意外因為使用棉條而發現「月經其實可以不會讓人那麼不舒服」,在當時就和身邊的朋友大力推廣棉條有多好用。在出社會幾年後,因緣際會下開始進行生理用品創業,製造月亮褲、月亮杯等產品,甚至開發出符合亞洲女性腰臀比的月亮褲。並且在2023年舉行「月經狂歡節」,
陳苑伊說:「目前台灣仍存在月經貧窮的狀況,在經濟和知識方面都是,月經就和身體的各部位一樣,為何我們要避諱去談論它?」
除了分享創業過程,許多講者也依據經驗,點出台灣學生較弱的地方。聯合國顧問黃一展就提到,和其他國家的員工相比,台灣員工比較不會積極的去爭取權利,並提醒台灣學生在選擇工作時要考慮終生效益而非只有短期利益。
EducationUSA台灣區教育顧問陳韻竹也分享,當初她投了100多封郵件才轉職成功,雖然每發一封郵件就會產生自我懷疑,但多多嘗試,機會可能就會在你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