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台大事件 揭示兩岸理性交流不易

0
342

記者傅心宇、王傑棟,台北報導

9月24日發生在台灣大學的《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現場的統獨兩派械鬥事件已經過去近一個月,民眾對於此事的關注熱度早已漸漸衰退。然而事實上,本次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是事後處分幾個失職人員或拘留違法人士就能一筆勾銷的。記者走訪了親歷事件的臺大學生和幾位兩岸關係專家,結合他們的意見,發現一個難以忽視的事實:兩岸之間的交流會難以避免地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左右,單純的理性交流殊為不易,互相尊重應是交流基礎。

事件發生後,有相當多的論調將此事冠以“大陸官方的統戰行為”。對此觀點,臺大學生朱祐萱表示:“只是因為剛好這件事情有愛國同心會還有大陸的一些團體來介入,才會衍生成統戰;如果沒有他們的介入的話,大部分的民眾還是會把此事當成一般的音樂節。”當我們問及從哪一點入手可以在未來讓這樣的活動順利舉辦時,朱祐萱補充道:“像這次的活動中提到的主辦單位是台北市立台灣大學而不是國立台灣大學,可是對我們受到的教育和對台灣人來說,這就是國立台灣大學。如果我們真的純粹想要進行一些文化交流的話,那就更應該尊重彼此不同的文化差異。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覺得都是可以進行文化交流的。”

在學生的角度而言,兩岸理性交流的基礎應是“相互尊重”,那麼在專業人士的視角又會給出何種看法呢?銘傳大學國際關係專家周兆良認為,很多時候諸如“統戰”等負面輿論的產生是因為參與者的情緒使然:“我覺得很多交流活動如果用統戰的方式來講的話並不妥當,會流於情緒化。甚至後來很多獨立團體和統一團體利用這個場子來進行他們的訴求,所以這樣學生反而被利用了。”在兩岸交流前景方面,周兆良則認為基於國際形勢的推動交流活動可以更進一步:“雖然有人用‘統戰’來形容,可是基於我們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觀點來看,其實我覺得未來的交流活動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專業人士的觀點普遍在廣度和深度方面更勝一籌。在兩岸交流方面頗有研究的銘傳大學廣電學系主任杜聖聰的看法更具針對性,他說:“用傳播學的概念樸素地定義此事的話,它就是一個mass communication的狀況,大陸的平臺強,台灣的平臺弱,當然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最後,杜聖聰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予兩岸交流的前景一些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要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體諒,還要多一份觀察,來思考在做所謂交流活動的時候,該怎麼樣去處理。所以,大陸方面要做功課。”

兩岸交流的順暢與否對台灣和大陸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議題,然而錯綜複雜的政治問題和兩邊差異不小的社會形態或多或少都是一些障礙。現今情況下兩岸交流無法繞開上述的一些敏感話題,在未來能否找到真正可行的理性交流道路,避開統戰、政治博弈或利益糾葛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和努力的大方向。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