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四月 17, 2025

綠色餐廳的永續理念 將環保意識融入日常生活

經營一家餐廳本就不容易,堅持使用永續食材更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小小樹食創辦人劉千瑞與食分之一經理Carol十分重視永續飲食的實踐,儘管提高餐廳的成本,但能支持臺灣在地小農、採用有機友善食材,對他們而言都是非常值得的事情。此外,他們也很著重在細節上,像是餐廳內的物品、採用預先點餐的方式等,都將環保意識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美味與永續的結合 台灣綠色餐飲的全方位視角

永續發展已成為各行各業經營顯學,對於多數人而言,認為的永續大多印象停留在環保,但事實上還有「綠色餐飲」,強調使用友善環境的食材,進而達到減碳,在台北有那麼一群人正推廣這的概念,希望透過新的飲食文化,達到永續飲食。「小小樹食」和「食分之一」便是以這樣概念誕生的餐廳,所有的食材、店內使用的餐具都能體會他們對於「永續」的用心。

水化溫和善終 為毛孩溫暖送行

廖宥妤的愛貓「咪咪」在去年結束長達18年的生命旅程,讓他使思考如何安排寵物的後事,她說:「我始終無法接受傳統的火化方式,因為我不希望牠經歷烈火焚燒的痛苦。」最終她選擇在「暮浴寵物水化善終中心」為愛寵善終。

低碳永續的溫柔告別 寵物水化善終新選擇

環保意識及永續環境的概念興起,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勵民眾選擇環保葬讓生命回歸自然。在台灣目前有5種環保葬,樹葬、植存、花葬、海葬、灑葬等,環保葬將遺骸火化成骨灰後,不另做設施、不放納骨塔、不立碑也不造墳。近期也有一種新興的環保葬方式「水化」,目前在台處於模糊階段,僅在寵物施行首間引進水化技術的「暮浴寵物水化善終中心」,便是以環保為核心,推行低碳排且溫和友善為飼主與愛寵而推行的告別旅程。

年輕新秀蔡宇倫 歌仔戲的詮釋與新思維

21歲應當還是大學生的歲數,有多少人是已設下目標,並堅定朝向目標前進?相信這樣的人一定不多,但在才21歲的蔡宇倫卻已為自己打造一個藍圖,除傳承「台灣歌仔戲」外,他還希望能創新歌仔戲,他說:「我對歌仔戲的熱愛已超乎自身的想像。」

傳統與創新並進 歌仔戲迎接新世代傳承

歌仔戲曾是台灣的重要大眾文化,然而近年因娛樂式形眾多,導致逐漸式微,成為政府需要大力推廣的傳統藝術。為了讓歌仔戲重新焕發光彩,李靜芳團長除了致力於創新演出,還加入了蔡宇倫、陳韻竹等新秀年輕演員,以嶄新的視角為這門古老藝術入更多活力與可能性。

臺灣藝人進軍中國 面臨文化認同與身份價值的考驗

過去二十年,臺灣影視從業者紛紛前往中國發展,最初,兩岸影視行業的報酬雖然相同,但中國是以「人民幣」計算,使酬勞價值高出五倍,吸引大批臺灣人才投入其中。戰國策公關創意總監兼編劇梁芳瑜指出,隨著時代變遷,儘管中國影視產業的市場規模與資源仍遠超臺灣,但曾經那麼高薪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如今的現實考驗更加嚴峻。

人才外流與本土堅持 臺灣影視產業需突破困境

儘管中國的影視產業在創作上受到較大的限制,仍有許多優勢吸引臺灣藝人前往發展的優勢。吳慷仁在社群官宣簽約中國經紀公司的文章中表示:「我一直在過去的表演當中努力嘗試不同,讓自己脫離舒適圈,演員是我的職業,而挑戰不同的角色和劇本都是我渴望的,努力去詮釋每一個團隊交付給我的角色。」言語中透露出他對更大的市場、更具挑戰性的角色與影視作品的渴求與決心。

臺灣藝人赴中國發展 是挑戰?機會?

「雙金影帝」吳慷仁於今年9月簽約中國經紀公司「壹心娛樂」後,因在中國拍戲而缺席第59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後續更在微博祝賀中國「錦繡中華」成為兩岸輿論焦點。面對臺灣演藝人才不斷外流,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兆年提醒,臺灣應強化本土影視產業的價值,透過政策維護臺灣文化的主體性與創作自由,使臺灣產業能在國際競爭中穩定發展。

AI主播誕生 為媒體產業創新動能

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媒體行業的面貌,自台灣首例AI主播民視「敏熙」問世後,各大媒體紛紛跟進,推出自家AI主播,包括今日新聞「倪珍」,及鏡新聞「艾雅婷」等,AI主播的應用範圍也擴展至其他組織,如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的AI說書人與國防部軍聞社,展現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創新價值。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