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NET創辦人劉昊恩:聆聽需求 創造服務

0
694
PIXNET創辦人劉昊恩(圖/劉昊恩提供)

記者/楊晨

從大學創辦PIXNET到後來擔任產品策略副總經理,直到離開痞客邦。回顧18年的痞客邦職涯旅程,PIXNET創辦人劉昊恩認為「聆聽」是最適合形容他的詞。

「會建立PIXENET最初是聽到學校裡同學們的需求。」劉昊恩說,因為當時唸的交大外文系女多男少的環境,加上數位相機在那時候風靡,他注意到大家有大量分享照片的需求,於是產生建立一個照片分享平台的念頭。後來在擔任學聯會的新聞部長時,又聽到同學抱怨接收活動訊息不及時,於是他希望能夠提供給同學們一個傳達校園資訊的服務。種種機緣下,他和工業工程系四年級的曾皇霖共同建立了PIXNET。

談起創立PIXNET,劉昊恩覺得和自己從小就對計算機有興趣相關。說到愛好,他很有興致的說,「我從小就很喜歡電腦,大學原本想唸資工系。」不過後來也因為在外文系的環境下,反而有更多關於電腦的需求找到他。

沒念成資工,卻念了外文,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劉昊恩在成語表達上有一些有趣,他認為這樣的際遇叫「因禍得福」,隨即又說:「阿不對,沒有禍,算是路途曲折,最後還是有很好的結果。」

這些機緣巧合讓痞客邦從一開始的網路相簿,到隔年推出部落格功能,成為校園訊息傳播的平台,而後隨著需求擴大成立商業公司,逐漸超越當時的無名小站,成為台灣最大的部落格網站。

為什麼將自身角色定位在「聆聽」上,劉昊恩表示,學生時代的擔任角色其實本質都是在服務,需要「聆聽」,在學校是了解學生的需求,到職場上就是去聆聽使用者,了解怎麼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怎麼把最需要的東西給他們。

他說,這是他從在學校的時候就培養出的一種信念,也造就了後來痞客邦一直秉持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理念。

從交大學生到痞客邦創辦人,劉昊恩始終保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嘗試的機會」的理念。18年來劉昊恩在PIXNET做過很多不同領域的工作,從創意總監、UX策略長、內容經營總監再到現在的產品策略副總經理等等。談到這點,他說,「沒有一個團隊是什麼專業的人都有,所以一定要有人去做新的嘗試,公司裡面也常需要角色的創新變化。」

他印象最深的是在2018年擔任的社群商務副總經理,因為之前自己都是在產品端工作,而那是第一次更深入了解廠商端需求,面向由使用者變為廠商和品牌主,兩者需求差異大。他說,這過程對他是一個全新的學習。

「你可以學會了以後決定不想做,而不是不會做。」這是劉昊恩一直謹記在心裡的話。

他表示,嘗試這麼多不同職位的經歷,每次都能挖掘到新的東西,讓他找到自己原本不知道的專長,發現新的興趣。

隨後,他卻聯想起自己大學曾經想唸資工系課程,結果有一門離散數學考試只拿了36分,提及這個,他忍不住大笑說:「有些東西就是要嘗試了才知道不合適。」

提及PIXNET這幾年的發展,劉昊恩侃侃而談,「痞客邦近幾年不僅僅看重產品本身,更重視產品的生態圈,產品延伸出來的其他角色也很重要。」

他認為,台灣的創作環境很好,即便是素人也能貢獻出質量很高的作品。但重要的是,要將產品的整個生態圈維持下來,讓更多新血和創作持續發生。

劉昊恩回憶這些年的經歷,他笑言,好像沒有遇到什麼過不去的坎,所謂的困難對他來說都是挑戰。比起學生時代橫衝直撞的做事風格,他覺得現在的自己更加謹慎,都會先做好可行周全的計畫。尤其在這一年,他發現自己在職場上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回看之前認為做的很好的成果,現在看來覺得只是最基礎的。

「我覺得自己更像PIXNET的一個燈塔,把外界的訊息和需求傳達到公司裡。」劉昊恩這樣定位自己過去在痞客邦的角色。他覺得,自己在做的是就為大家指出大致的方向,剩下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三十多歲的劉昊恩將人生大半的時間投入其中,並對於一路以來共同打拚的公司同仁感到驕傲,他也相信痞客邦會不斷演進,持續為台灣優質內容生態而努力。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