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記者劉亭廷:在戰爭邊境 每個故事都令人心碎

0
439

記者/曾昱婷

TVBS記者劉亭廷在俄烏戰爭爆發後,3月中前往歐洲進行14天採訪,去了波蘭、德國、立陶宛三個國家。她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波蘭邊境,訪問到一名烏克蘭男子決定帶著一家子回到國家打仗,帶上妻子與孩子是因為在身邊比較安心,一家人一起生一起死,男人的眼神令她難以忘記,夾雜著許多情緒的眼神,也許他知道回去後可能凶多吉少。

劉亭廷接受《銘報》採訪說,在接受到長官任務時,當下無夾雜著太多的情緒,只想著要趕快把自己準備好送上飛機,在出發前長官就告訴他們,去到那邊不是要去當戰地記者的,要做的反而是帶回有價值的新聞給觀眾,所以一定要照顧好自身安全,別陷入困境。行前準備時,波蘭駐台北代表處的代表特別讓自己去拜會一個小時,惡補了許多波蘭的事情,在參訪上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與攝影記者抵達華沙火車站時,看到了許多難民湧入。

波蘭作為歐盟或北約這些組織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只有難民議題可以採訪,波蘭在國際戰略及國際政治上面,是有他的新聞價值存在的,當時的首都華沙是安全的地方,但前往波蘭邊境時,俄羅斯轟炸了烏克蘭的軍事基地,距離波蘭不到25公里,當下才開始感受到緊張的氛圍。

劉亭廷說,再行前雖有規劃好路線與受訪者,但一踏出國後,問題才接踵而來,抵達華沙後,拿起了波蘭的地圖,開始重新規劃採訪路線,在十多天的日子裡,走訪了波蘭、德國、立陶宛。選擇去德國是因為出門前發了英雄帖,徵求人脈的幫忙,德國台商送上幫助,再加上接觸過烏克蘭難民後,聽到了許多人說想去德國討生活,而德國從二戰之後,主義思想撕裂了一個民族,所以德國比任何國家都更了解戰爭帶來的傷痛,也許有許多故事可以採訪,因此決定走訪德國。

回想起當時,劉亭廷表示,站在前線看到戰爭帶來的影響,衝擊是很大的,在邊境看到的婦女大約27-30歲左右,他們的年齡都與自己差不多,卻必須拋棄在國內打仗的丈夫,帶著小孩逃難,在這個年紀必須要為母則強,經歷這些劫難,而逃出來的難民經濟實力都是屬於中高層階級,未來他們要到它國討生活,因語言不通,而從事勞力工作,面對未來也是一片渺茫,自己感到非常的難過。

在邊境採訪時,遇到的小朋友。

這次的採訪改變了許多人生觀,原來在戰爭面前,人是多麽的脆弱、渺小,劉亭廷說,在採訪當下的心情都是非常專注的,等到回來台灣後,心情沈澱下來,才開始感受到心情受到了影響,在隔離時看了許多戰地記者的書,來調適自己的心情。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