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卓新沙龍】張潔平暢談作為編輯面臨挑戰

記者/黃佩璇

2020年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獲獎人張潔平,28日在台北RAYCA咖啡天祥店擔任卓新沙龍主講人。講述編輯作為一種技藝為主題,她表示,編輯就像是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拿掉,透過受訪者描述,回到故事原本。

曾為香港端傳媒總編輯張潔平,長期關注中國民主及人權發展議題,講述作為編輯的來歷,她表示,平常的傾聽就是編輯的一種方式,透過大腦去整理講述者所說的故事內容,和講述者面對故事,其實就是一種編輯。

關於編輯應該掌握的本分,她說,編輯是讀者專業代言人,帶入讀者視角,以讀者眼光去將文本讀下來,去發現讀者會有的疑問,並不能讓讀者讀下來冒出問好,不明所以,另外也須了解作者,一邊在意讀者一邊在意作者,讓他們彼此在報導中相遇。

她舉例當時作為端傳媒總編輯,處理兩名台灣青年相伴尼泊爾登山,因大雪被困,整整47天後才被搜救隊找到的這則新聞,以大雪過後,歸來的人為題,她說,其中一人21歲的梁聖岳奇跡般生還,19歲的劉宸君則在獲救前3天身故,要如何去將內容完整,是編輯的一項技能。

她說,一生一死,很遺憾缺一半故事,另一個聲音不能得知,處理方式透過留白,讓讀者知道留白之處,這裡是有故事的,是當事人不想說,受難者家屬不想面對,誠實告訴讀者是不完整的,這是故事的一部分,保留這部分真實,讓讀者去看見缺口,不能透過寫作去掩蓋缺口,這也是真實的一部分。

並談到這些年來她為香港和中國寫下報導的談論,她說,在報導2019香港抗爭運動時,不能迴避那些人情感,為了去呈現其中複雜性,人權的部分,他們高貴的靈魂被折辱的故事,其實很多掙扎。她也說到,最後對身處自由和平國家是件很有啟發的事。

針對編輯遇上撰稿時的困難,她說,不安全感都是對自己期待過高,人要接受自己的局限,認命就安全了。

她舉例說,曾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寫關於香港的長篇深度報導,當時的她戰戰兢兢,很少人會報導面向香港以外做溝通,她不想辜負事情本身,但要放下一點的事,報導肯定不是完美的,在自己侷限內做好就好,做為記者、編輯要抱持著「我看見那個靶,但我的箭就是那麼鈍,即使是鈍箭,也要設中靶心。 」

medianews0903

Recent Posts

銘報2242期出刊

本報訊 銘報2242期頭條為新…

3 天 ago

《傳播管理學刊》獲熱門期刊傳播-長期引用獎

本報訊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旗下學…

3 天 ago

成效佳網紅 品牌方容易重覆合作

記者 /吳芸瑄 根據《2024…

3 天 ago

【街.續】浪浪天使蘇進財 夜市勸募20年

記者/張宜錚 在雲林的虎尾夜市…

3 天 ago

《文創法》修法後黃牛票仍猖獗 民間團體期望措施更精進

記者/嚴郁婷 《文化創意產業發…

4 天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