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視節目製作人陳彥珊:不輕易放棄,關心地球暖化議題

0
43
台視節目製作人陳彥珊(圖/陳彥珊提供)

記者/蘇珮柔

「我不會輕易放棄。」這是台視節目「海洋之子」製作人兼主播陳彥珊的經典名言,也是對自己最嚴格的要求。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每當遭到受訪者拒絕時,她並不會感到挫折,反而越挫越勇,因為她覺得一定會有其他人願意回答問題,只要不放棄,事情一定會出現轉機。

陳彥珊提到,這是優點也是她痛苦的來源,也常因為這個特質,把自己搞的壓力很大,但她依然會繼續堅持做媒體的道路永不放棄。

對於這份工作熱愛的程度,她可以在上班十幾個鐘頭後,還把稿子帶回家繼續寫。從事媒體業15年,做節目是陳彥珊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尤其被觀眾指名道姓地感謝,讓她覺得最感動。雖然身為製作人不需採訪,但她不想與節目脫節,所以也會親自參與採訪過程,並樂在其中。

談到製作海洋之子的初衷,陳彥珊表示,是想引起更多人對地球暖化的關注,直觀來看,因為台灣人普遍注意到的可能只有天氣變熱,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天氣變熱也不會造成什麼實質的影響,但有一群漁民確實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

陳彥珊說,在製作節目時,透過專家提供的照片和數據對比往年鯖魚的大小及數量,已經證明暖化影響的不只有天氣,還有漁民賴以生計漁獲量逐年銳減,這是她作為製作人想傳達給觀眾地球暖化的真實面貌。

其實過程也非一帆風順,在尋找願意合作的漁船時,團隊就耗費了大量時間。當以為可以順利登船拍攝時,卻發現要隨漁船出航,必須先通過多項課程,取得相關執照,其中包含CPR訓練、水中救身操、跳水訓練等課程。準備工作就緒後,團隊把所有行李搬上船,卻在海巡署查驗是否合格的環節發現,登上漁船還需要特別申請許可。除了這些,出航前還必須和船長簽訂合約書,並取得漁船公司的所有大小章。公文往返的過程冗長且繁瑣,讓一向堅毅的她一度感到沮喪,甚至想放棄拍攝這個企劃,但她都堅強的挺過來了。

所以節目中製作的議題從海洋、環保到偏鄉。陳彥珊提到,做完這些議題讓她更加確信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希望正面的報導能為更多觀眾帶來力量,哪怕只有一個兩個觀眾受影響,她都想繼續做下去。

「節目播出後討論度蠻高的,但也有很多人持不一樣的觀點。」她苦笑道,有些觀眾會認為漁群的數量減少是因為濫捕濫撈,但這不是她原本想探討的議題。

談到如何與跟受訪者拉近距離,陳彥珊認為,觀察受訪者的特性並投其所好很重要,例如採訪時真誠對待漁民很關鍵,只要成功讓受訪者卸下心防,後續採訪就會很順利。天秤座的她天生就愛交朋友,在結束拍攝之後和受訪者也繼續保持聯絡,變成不錯的朋友。

當被問到當主播需要具備什麼特質時,她說,主播是媒體守門員的最後一關,因為當主播要有判別資訊是否正確的能力,當記者的經驗很重要,反應能力要快之外,心臟也要夠大顆。她也曾經在工作時遇到提字機器壞掉的情況,當下只能看著標題講出大概的內容,雖然情況危急她卻從容地化解,展現出高度的專業和良好的危機處理能力。

但陳彥珊提到,比起當主播,自己更喜歡做節目,因為做節目比較有深度和廣度,也需具備資料統整的能力,資訊的傳達也會更細膩。

對於未來的規劃,她表示,計畫在屏東附近的海域拍黑潮相關的議題,她閒暇的時候也喜歡去潛水,未來還是會想繼續做海洋相關的議題,言談中充滿了對海洋的熱愛。儘管工作中充滿了挑戰和壓力,她仍舊熱愛並專注於製作具有深度和影響力的節目;未來也將持續關注海洋議題,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節目,喚起更多人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行動。

陳彥珊閒暇時會去潛水(圖/陳彥珊提供)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