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非營利組織難募款 林文善:思考如何接觸目標族群

0
132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林文善副組長( 圖攝自/蘇琬淇)

記者/蘇琬淇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副組長林文善15日至銘傳大學新聞系演講,分享小型非營利組織如何企劃募款、籌備活動,進而達到組織與合作單位雙贏的局面。她說,不論是在募款或行銷時,應思考如何接觸到目標族群,並傳遞正確想表達的訊息給予他們。

林文善透過活潑上課模式,促使學生主動發問問題。

林文善在非營利組織工作超過10年,長年為負責協助機構募款,她說,小型非營利組織機構並不像大型的組織機構一樣受到大企業或政府的大批資源贊助提供,收入來源不穩定及募款過程困難,加上人力運用上的問題,都是造成小型非營利組織機構面臨困境的主因。

林文善感嘆說:「小型的非營利組織以服務在地,非常弱勢的群族為主,同時這個族群並不容易被看見,因此如何透過宣傳為他們發聲,這個過程相對辛苦。」

因此她也呼籲在座的學生們,各位在捐款時,可以去思考一下捐款的對象及原因,希望大家更能支持小型的非營利組織機構。

近年網路與社群平台盛行,林文善指出,非營利組織也知道其重要性,因此協會初期並沒有任何的官網,但為接觸更多目標族群,除更新官網,也在臉書粉絲團蝦皮、街口支付等都有建立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相關資訊,甚至捐款方式。

她表示,如果要建立品牌,除了思考建立的目的以外,也必須要思考傳遞資訊的對象及要如何讓對方理解所傳遞的訊息,品牌建立好後,也要一直持續更新並擴展平台。

林文善也分享到與其他企業合作的經驗。她表示,必須好好把握每個合作的機會,讓對方清楚了解知道她們機構在做甚麼而跟對方作結合,同時帶有願意主動的心創造更多合作機會,讓更多人認識機構。對於在和別人談合作的時候,要清楚知道合作的目的,雙方有何利益,這也是談合作中最要的一環。

談到與媒體合作時,如果有需要訪問或取得個案,她表示,她會先要求對方提供訪綱,了解對方想要的個案類型,再思考那些個案可以使用,同時跟個案聯繫。

當對方提出需要某些不適用的個案或媒體在報導中使用誇張字眼時,她直言,她寧可錯募款的機會,也不會讓個案當事人感到不舒服,作為小型機構,能夠增加曝光率固然是好事,可是更重要的是有道德倫理,報導事實上不支持加以宣染,個案是最需要被保護的。

她建議,不論在專題訪問或在媒體界中需要跟別人談合作時,最好要有備案,在事前功夫上,先去了解對方的背景資料,不須對方再作自行介紹,讓執行過程順暢。

另外,在徵求訪問個案方面,她提醒各位,先給予訪綱對方,了解對方能聊的面向,反覆確認個案或議題是否適合,同時並告知對方,如有感到敏感的題目,可以再作調整,以上的步驟可以提升對方願意接受訪問的機會。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林文善副組長(圖/攝自蘇琬淇)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