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與運氣並駕齊驅 為恐懼而生的導演柯孟融

0
150
導演柯孟融。(圖/柯孟融提供)

記者/嚴郁婷

導演柯孟融說:「我好像天生就是要出來拍恐怖片。」大學時期曾以恐怖短片《鬼印》爆紅,在經歷了好幾年拍電影、廣告、電視劇與MV等多部影片創作後,在2022年,憑藉票房破億的電影《咒》一舉入圍金馬13項大獎,令人期待著他的下一部恐怖電影。

仿佛是身為恐怖片導演的天性般,柯孟融自幼就喜歡租借恐怖題材的錄影帶觀看。他說,最初想要拍片的原因很簡單,只是純粹想分享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但也因為這份興趣,讓他萌生了創作的念頭,更讓他踏上一條從未想過回頭的電影路。

對恐懼深深著迷的柯孟融坦言,最初的夢想是成為醫生或老師,但因為數學不好而改變方向,決定從事自己喜歡的電影行業。在選擇大學志願時,他查著各校簡介,專門挑選那些有導演出身的學校,最終考上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學生時代年僅19歲的他認為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學生,然而,柯孟融因學校作業而拍攝的第一支短片《鬼印》如同病毒影片般在網路上爆紅,甚至受到記者採訪。提起學生時期的作品,柯孟融略帶感觸的說,「我覺得拍學生片就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候,那時和四名同學上山下海一起拍片,完全沒有任何壓力,也不用擔心拍得不好沒人會看。」

這段經歷不僅讓柯孟融對電影創作燃起更多熱望,也因此入圍許多影展。他說,當時去參加過『純十六影展』,並在那裡遇到許多知名的導演,與這些影界的大前輩一起座談,是他身為一名大一新生非常有成就的時刻。

在此之後,經過一邊讀北藝大研究所,一邊拍片的磨練,柯孟融得到執導第一部電影《絕命派對》的機會,正式進軍大螢幕。他坦言,那時因年紀輕且業務不熟練,每天都在片場上演著多拍兩顆鏡頭就會被罵的戲碼,但他並沒有為此灰心,反而自認從中學到許多。

如今的他笑說:「一直到現在,我每次都還是頂著就是要被罵的心態去拍電影,因為導演最後面對的還是自己的作品,你當然希望能把它拍好。」

即使曾經拍攝過《打噴嚏》、《脫單告急》等愛情喜劇片,但柯孟融對恐怖片仍有著莫名的鍾愛。2022年時,他便成功以《咒》打響名聲,這部被譽為「台灣影視上最恐怖電影」的作品,讓他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

他認為,《咒》的熱賣其實代表著臺灣人對自己本土的故事感興趣,而最初的他寫了一部名為《鬼島》的三段式電影,全都是受臺灣的真實事件啟發而來。

柯孟融說,在寫《咒》的劇本期間,他全心全意的投入,甚至推掉許多導演費高昂的廣告及案子,幾乎沒在賺錢。

提起這部像是場豪賭的代表作,柯孟融開始滔滔不絕的分享,籌備5年的過程中,曾寫過很多不同的版本,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就是去感受身邊的事物。他透露,當時家養的狗狗已經16歲高齡了需要人照顧,雖然一直在試圖延長狗狗的生命,他卻每天都對這件事很懷疑,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讓他感觸極深。後來當狗狗去世時,也沒能及時趕到與其告別,因此,當觀眾看見電影的最後一幕「謹獻給我最愛的小天使」時,其實就是獻給他的狗狗。

電影《咒》的劇照。(圖/取自《咒》FB粉絲專業)

儘管在拍攝《咒》的過程中曾遇過籌不到資金與剪輯時間長的困難等,但柯孟融仍然樂觀。他說:「關關難過關關過,順其自然到最後一刻都能順利度過。」

而後電影在臺灣一上映就爆紅時,柯孟融笑稱:「第一個感覺是超級不可思議,原來那個預感是真的!然後就覺得當自己放棄一切去認真地做一件事、拍一部電影時,在這個決心下,電影之神到處都在幫你。」

頓時間,柯孟融也提到當時拍電影時發生的事,就像片中有幕下雪的場景其實就是無形中的「運氣」在幫助。

《咒》的取景地位在海拔高處,那天又正好遇上了降雪,拍攝後的畫面更是比原先預期中來得更好,這段插曲也成為了他在拍攝期間最喜歡的一刻。他說:「我們拍完那場戲之後劇組人員就開始打雪仗,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永遠記得那個夢幻的晚上。」

或許在部分人眼中,臺灣電影業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但在柯孟融眼裡,他認為臺灣影視圈人情味濃厚,儘管風險高,留下的卻都是真正熱愛電影的人。

未來於柯孟融而言,仍是一條漫漫長路,即使途中會遇上再多的阻礙,他樂觀的笑說:「我不想退休,我想一直拍到我死為止。」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