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禹豪
現年67歲國語日報董事王傳亮說,新聞世界很多元化,多年的媒體工作中,每天面對不同人要用不同態度,他自己的媒體工作經驗當中,從最基層到最高層的人物都訪問,他體悟到「人是沒有貧賤之分的」,而多年的媒體工作經歷對他的人格和人生影響很大。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王傳亮說他還是會選擇投入新聞工作,王傳亮說他很喜歡新聞工作。他也提到自己在大學時期就在民主晚報當實習記者,後來又當過工商記者。也因為新聞工作,讓他接觸到、認識到很多人,還認識了許多大人物與他生命中的貴人。例如汎德董事長唐誠、養樂多董事長陳重光、美加集團總裁叢樹朗,這些人物都對他的人生助益良多。
王傳亮說到,完成學業歸國後,隨即踏入新聞業,主要是受到學校影響,他大學時期的系主任梅長齡,後來成為了中視總經理,自己的導師吳東權後來擔任中視的主任秘0
到中視工作後,接觸到更多「會出現在電視上」的大人物。王傳亮說,自己有做過報紙的經驗後,開始想做做看電視新聞。後來家族到美國辦了北美衛視,也就於1991年到1997年,在北美衛視工作了6年。
在北美衛視工作了六年,王傳亮指出,國內外媒體工作最大的差異,在於處事準則,國內媒體的行事準則多半還是講究「情理法」,情擺在前面。在國外媒體工作,會感受到國外一切都把法律放在第一優先,處事準則的順序和國內相比,是完全倒過來的「法理情」,做人做事的態度差了十萬八千里。
回憶起自己在北美衛視工作期間,王傳亮回憶道,全北美當時只有北美衛視可以透過衛星傳送將新聞傳回國內,因此兩岸三地的大人物到北美都會接受北美衛視訪問。
藉這樣的機會,王傳亮訪問過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當時還是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前總統李登輝等。他指出:「當記者,抓住機會就不要放」。
王傳亮說起自己的媒體生涯中,也採訪過幾個印象深刻或特別有成就感的新聞,六四天安門事件、南非空難、海山及海一煤礦爆炸案等等。
其中,1987年的南非空難,載有159人的客貨混用機墜毀於印度洋,機上全員罹難包含了30名臺灣人,當時三台都派記者前往採訪,王傳亮回憶,當時搭船到空難現場海面上都是飛機殘骸,且當時越洋通訊還很不方便,各國記者都要排隊透過當地唯一的衛星站傳影音新聞,有時候一排隊就要排上8到10小時。
回想起1984年跑海山及海一礦災的新聞時,王傳亮說,當時一共有兩百多名礦工罹難,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到現場指揮救災,進礦坑勘災後,出來時是雙腳騰空被人攙扶出來的。採訪這場礦災新聞時,由於人手不足幾乎沒人代班,王傳亮說自己三天三夜都睡在採訪車上。也許是過度疲累,王傳亮後來還長了帶狀疱疹。
王傳亮也分享起自己過去搶獨家的回憶,過去經常與台視李四端、華視李傳偉等好朋友搶獨家新聞。與兩人私下都是朋友,但工作上搶獨家是絲毫不講情面的。王傳亮更分享道,新聞部同仁時間到就一起坐在那裡看老三台電視新聞,開始比較哪一台的哪一則新聞你沒跑到,哪一條新聞你有跑到獨家,別人沒跑到,頗具壓力與挑戰,所以他特別害怕別人拖他時間。
王傳亮也透露,自己自1997年轉投入教育工作,但時至今日,每天看電視都還在看49到58台的新聞,因為知道新聞的製作背景、會發什麼樣的內容,到現在每天看還是覺得很有趣。
王傳亮也鼓勵年輕的新聞從業人員或將來有志投入新聞業的學子們,要多多充實自己、尤其是語文能力及口條,並且要有努力向前的動力,將自己化身於工作當中,努力做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