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子盼
「2017大陸傳播研究生來台交流第二次論文發表會」,第三場研討會主持人為銘傳大學國際學院新聞與大眾傳播學程主任張舒斐,評論人分別為財訊雙周刊總主筆暨新媒體事業部總監吳美慧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部法務處經理田炎欣,他們針對研究生的發表內容提供了許多諫言。
第一位發表人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代黎明,他發表《臺灣地區短視頻發展困境和走向研究》 ,內容提到兩岸短視頻的現況與困境並以東森新聞為例,短視頻逐漸成為大陸創業的趨勢,像是抖音和秒拍。而臺灣較沒有那麼多樣的短視頻,他以東森新聞為例,影片主要是授權影片和自製影片,並依賴社群媒體進行推廣,由於臺灣還沒有形成資產版權,只能依賴自主模式,且內容為吸引閱聽人目光在題材上面會有偏食化。
評論人吳美慧表示,臺灣視頻無法像大陸那樣興盛的原因在於臺灣法律較嚴格,隨時都可能觸犯他人的版權,如何去創造收入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第二位發表人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碩士生葉源昊,他針對815全台大停電一事做了一份《815全大大停電的社群鉅量分析》 的研究。他表示這一事件中網友關注的政治因素多於事件原因及討論,他建議網友應該要提高自己的覺察力,在輿論中找到事件的主因,並期許政府能重視民生問題帶來的社群影響,並在第一時間進行輿論引導工作。評論人吳美慧針對葉源昊的大數據系統分析結果圖說到,相關詞呈現時,並沒有出現停電兩字,這些可能都是使大數據系統的一些漏洞,也是往後使用大數據系統時還要注意的事情。
第三位發表人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生魯睿,他發表了《簡析社會交換論視角下兩岸網路人際傳播的’交流碰撞’》的研究,大陸網路人際傳播有潛規則,不認為網路上的情感是真實的,像是微信都不太會使用真實姓名就是這個原因;相比之下臺灣較為信任網絡上的關係,LINE通常會使用真名,並以隱藏和封鎖來總和感情。評論人田炎欣表示,由於研究對象是理想樣本,只有6位觀察者,缺乏量化的分析,可在文獻上多加說明,並將訪談狀況更加詳盡說明。
第四位發表人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劉月姮,他運用了曾經在東森電視臺實習過的經驗發表了《對臺灣地區新聞娛樂化的辯證思考—以東森電視臺社會新聞為例》的研究。他說到,會以社會新聞作為研究目標是因為,社會新聞在社群媒體上的篇幅佔了很重的部分,媒介形成娛樂化的主流,為了吸引人們的眼光,電視臺會將事件經過戲劇化加工,過於強調社會秩序似乎已成為主流,他認為把握新聞的深度並維持專業是值得去重視的。評論人田炎欣表示,市場需求在哪,節目走向就會往哪,能不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需要業界人士再去探討。
研討會最後請曾經在聯合報服務過,現在為銘傳大學校長特別助理蕭耀文跟大家分享關於新聞付費機制此事,張舒斐說到,現行臺灣媒體付費機制還未上行,新機制能不能在市場上生存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