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品謙
西門紅樓10日在台北西門紅樓二樓舉辦專題講座《地方編輯學:紙入萬華》,由萬華在地刊物《西哈誌》、《東園誌》等編輯分享如何透過製作地方刊物記錄萬華,留下屬於萬華的地方誌。講師們表示,他們終極目標,希望透過多元的主題跟視角拼湊過去、展開對未來的想像,記錄當下發生的故事,讓在地民眾對生活的地方產生歸屬感,即使不住在這裡的讀者也能透過文字體驗到當地的風土民情。
此活動為西門紅樓為慶祝115週年活動所辦,讓民眾了解萬華區文史與在地生活、社區活動。《西哈誌》主編鄭之雅分享,雖然很多人認為產製地方刊物非常費時費力,但地方刊物的功能不只有為文化研究的用途,更可以發展風土經濟、令地方不用拿政府的補助也可以進行社區發展,地方刊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讓讀者能透過文字體驗到來地方作客、在地方生活的感覺。
《西哈誌》設計師Adam認為,製作雜誌跟就跟拍電影一樣,雜誌的企劃編輯跟文字編輯等同於電影的編劇、美術編輯等同於攝影,需要同心協力才可以製作出一本好的雜誌,而製作雜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這本雜誌讀者的群體。
Adam以《職人》雜誌為例,《職人》雜誌的閱聽眾為家長,《職人》希望告訴家長,現在台灣的技職體系已經不再是只有不愛讀書的學生才會去的地方,技職體系出來的人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東園誌》總編輯廖翊丞也分享,當前的地方刊物內容大致以在地文史、生活日常、社區議題為主,以《東園誌》描寫下的「加蚋仔」(萬華區的西南方)為例,《東園誌》除了會寫「加蚋仔」歷史的發展歷程外,也會和在地年輕店家與職人進行訪談、關注地方信仰及社區參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