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定位植物醫師 保障環境永續

0
321
唯有找到植醫定位才能保障植物醫師的就業空間/圖黃麗頻攝

記者/何芸庭、陳怡璇

植物醫師為農業界重要的新興職業,但因制度與福利短缺,導致人才不足。植物醫師蔡譯文說:「蠻多學長姐不會在植保界繼續發展,大家沒有看到很明確的出路。」過往植物病理相關科系出路,即是考公務員、農場管理,或去農藥行工作。對此,他說:「我們要找到植物醫生的定位,讓我們有必須性、不可取代性。」台灣需先完善制度,改變民眾的認同感,方可確立植物醫師的就業空間及服務價值。

但影響甚鉅的《植物醫師法》草案仍在立法院卡關。曾任職於臺大植物教學醫院的儲備醫師黃明珠也表示,「植物醫師制度在台灣尚有精進空間,目前絕大部分的農民、業者及消費者對植物醫療師的定位,或許還不是很清楚。」

除草案外,孫岩章建議應以「一鄉一植醫」,成立提供醫治、開立處方籤及就地取藥的三合一駐地診所,實踐「植物健保」制度,來定位植物醫師。然而專家眼中「一鄉一植醫」的美好願景,在現實中除人才短缺,制度也有不足之處。黃先生認為,若能按照比例做好分配,便能大幅度提升看診效率,避免「分配不均」。

目前農民多被動接收「植醫」資訊與免費諮詢,孫岩章認為,「預防更勝於治療」,若要做到良好的預防,需要農民主動求助。同時,若《植醫法》通過後,改變收費制度,恐降低他們的來尋意願,間接阻礙植醫推廣。

因此呼籲政府可於推廣植醫初期設立「植物健保」制度,分發健保卡給耕地面積達一定標準的農民,提供費用看診的優惠次數,當農民解決了耕作問題,未來即會主動求助,此舉不僅能鼓勵農民正確使用資源,更能將農產品的損率降低,提高產量與品質,帶來更全面與正向循環與推廣。

教授孫岩章認為透過「植物健保」制度,即會提高農民主動就診的意願,正面影響植物醫生制度的推廣。(表/陳怡璇製)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