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獎得主劉光瑩 分享氣候報導之路

0
263
卓新沙龍演講「氣候報導之路-從德國森林到花蓮深山」 圖/取自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記者/周心慧

天下雜誌主編劉光瑩3月30日於2022卓新沙龍演講以「氣候報導之路-從德國森林到花蓮深山」為題,除指出氣候變遷與所有產業極為相關,更強調台灣媒體記者該如何精進氣候報導質量之餘,也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和冰山、北極熊有關,而是跟每個人都很有關聯。

開場時劉光瑩說,以前她對氣候變遷沒有深入的了解,一直以為氣候變遷就是跟北極熊、冰山有關,直到製作《台灣必須面對的低碳未來》的封面故事,才發現其實氣候、能源、所有產業都非常相關,這也是她踏入氣候變遷報導的開端。

她表示,整個二十世紀的氣溫變遷中,氣溫上升出現在二十世紀末是最明顯的,近年台灣出現百年大旱及暴雨,這種現象以後都不會是百年出現一次,而是可能每五、十年就會出現一次。

此外,全台的均溫也越來越高,冬天也越來越暖,劉光瑩指出,暖冬異常的狀況以後也會變成常態,形成旱澇交替的現象。雖然台灣雨量很多,但水庫也有淤積的問題,所以實際上水量是不夠的,旱澇交替也越來越常出現,一不下雨就旱災,一下雨就成災。

天下雜誌主編劉光瑩分享在國外報導的經歷 圖/擷取視訊畫面

劉光瑩說,其實是沒有一個報導主題不能跟氣候產生關係,包括農業、食物、整個生態系統,要如何變得永續,產出更營養並降低環境衝擊的食物;製造業的水泥、石化、鋼鐵以及建築業不再製造更多碳排,能源效率應該要更好;自然環境變遷的防災、水土保持、能源轉型、再生能源以及生態衝突,到底要怎麼樣去溝通,怎麼樣去解決;循環經濟的使用取代購買,每個人不用擁有那麼多東西,就不會製造那麼多廢棄物;以及廢棄物如何變成能源與資源,都是可以去做的題目。

她還提到,日後許多報導都會一直看到淨零轉型,能源轉型、產業轉型不只跟企業有關,以後也會有生活轉型跟社會轉型,以後所有的排碳成本都必須要內部化,如果某個產品碳足跡較高,花費也愈高。零碳固然是一件非常難以達到的目標,但也是社會大眾必須要去努力的。

最後她認為,台灣近年來仍有許多認真做氣候報導的媒體,包括上下游、環境資訊媒體以及聯合報願景工程,都花了許多心力在做這件是,而媒體的生存並不容易,氣候報導未必受到讀者信賴,點閱不好或是沒有很多人分享,因此記者不一定很有誘因會去做氣候相關的報導。每個人都是可以多多發聲與分享,讓大家知道氣候主題是有人看的,這樣才有可能去多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出更好的報導。

劉光瑩也指出,氣候報導其實非常專業,除了要了解碳交易、碳稅以及一些氣候會談的內涵內容,跟媒體的從業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對於培養氣候報導記者的專業能力,她認為,要多看優質國際媒體的氣候報導,如英國衛報、紐約時報或是專業做相關議題的電子報,可以發現國際媒體在做氣候報導的面向是方方面面的,有從氣候難民、環境變遷、商業、企業以及發明新技術的角度,其實有非常多的資源是大家可以去看的。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