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卓霖
意藍資訊商業分析師陳思予 6日至銘傳大學新聞學系進行演講,分享如何運用社群聆聽與網絡輿情去探索洞察。她表示,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可快速掌握網路聲量資訊,了解最即時的聲音。
「社群聆聽」應用的範圍廣泛,主要應用在品牌商品情報分析、活動曝光指標化、公關危機處理箱。陳思予以 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選情為例,示範如何運用 OPview 中的 7個功能進行輿情分析,分別是:綜合分析、文字雲、趨勢、情緒、來源分析、競品分析、維度分析,比較各候選人所提之不同政見在網路上的聲量及好感度箱多項指標,並透過視覺化報表清楚了解即時輿情概況,協助每日社群與新聞即時監測。
陳思予分析,就選情討論而言,相對於去年底及今年上半年,每月每人平均聲量都未能突破百萬,但到今年中開始,單月平均聲量迅速攀升至百萬以上,並以今年8月的 620萬則討論聲量為最高峰,由此可見,越接近選舉,網絡輿情之聲量比拚也逐漸白熱化。
另外,她說,據「聲量數據」顯示,可發現在四位候選人中,柯文哲的聲量數是最多的,共有一千四百多萬則,佔總聲量數 35%,其次依序為候友宜、賴清德、郭台銘。不過,神奇的是,若進一步以正負面情緒分析,並計算情緒好感度的話,會發現柯文哲的好感度比郭台銘還要低。
她解釋,事實上候選人的聲量表現高低,是依據所創造的話題而跳動。以柯文哲為例,他的聲量高峰主要來自今年下半年,並以 10月份為聲量最高點,主要聲量來自網友於 Youtube發佈的聲援影片,引起許多支持者共嗚;其次為 7、8月份,話題包含柯文哲欲於北流舉辦演唱會遭拒、以及表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一事;相反,在上半年掀起討論的話題較少,所以聲量也相對低迷。
對於輿情分析可以當傳統民意調查使用嗎?她強調,兩者無法類比,民調經過抽樣,而網絡輿情分析沒辦法同樣地用抽樣的方式,找出想要測試的樣本,去做電話或問卷調查。後者則是藉由一特定群體的發言內容,了解研究對象的態度與立場,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與傳統調查方法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