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5邁入超高齡社會 幼老共融應運而起

0
175
萬和兒童暨社區共好服務中心以「社區灶咖食堂」活動促進孩童與長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圖/萬和兒童暨社區共好服務中心提供)

記者/陳柄亦、嚴郁婷、陳軏、陳鈺茹、鄭安庭、李欣穎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於2021年,台灣小家庭比例竟佔33.02%,也剝奪到長者與幼兒的情感連結。政府近年推出幼老共融政策,全台各地皆有相關措施,但多數仍為試辦,透過不同方式找出完善的做法。目前台灣推行幼老共融的地區以中南部居多,朝陽科技大學以USR計畫推動「幼老共融一日體驗營」。

(圖/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統計資料庫)

在北部,基隆祖孫館是全台首間將孩童與長者放在同一空間內學習及活動的同樂館,而去年新成立的萬和兒童暨社區共好服務中心則是以家為目標,作為陪伴與協助的角色引導孩童與長者的交流互動。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鄭堯任推動USR(大學責任社會實踐)計畫,以推廣到全台為目標。

他表示,將推動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幼老共園一日體驗課程,讓家長們能夠看見幼老之間的互動與情境,從幼兒與長輩的回饋裡找到正向價值的存在;第二階段則在舉辦過「一日體驗營」的幼兒園中,開設一整學期的幼老共園課程。目前朝揚科大為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將在幼兒園空班教室改造成爺奶教室後,以「常態性」促進幼老的發展。

剛成立的萬和兒童暨社區共好服務中心為營造社區家庭氛圍,多針對能自由活動的長者及612歲的兒童,建立老幼共學的友善環境。萬和服務中心理事長李毅夫提到,這種形式對擴大長者的交流圈特別重要,「灶咖食堂」是中心的一項創新活動,通過分組烹飪,促進老年人與兒童之間的交流,有助於降低老年癡呆風險,加上美食起源地大稻埕在地文化,因此創立了社區灶咖食堂課程。

基隆祖孫館的佈置以溫馨舒適的風格為主,不僅設有幼兒遊玩及閱讀的區域,也精心設計了能讓長者充分休憩的空間。課程分為親子、長者與共融這三類,這些內容的安排設計由館內全體同仁一起規劃。一位資深的社工說,希望透過「家庭服務」的概念,深化世代間的連結。因此,在設計專門為幼兒和長者的課程時,也包括讓兩者一同參與的活動,促使他們能在相互刺激與學習下建立更深的聯繫。

在民間團體和行政機關的合力推動下,幼老共融越發為人所知,不僅打造出多元化的相關課程,也為長者與孩童帶來深厚的影響及感觸。常到基隆祖孫館活動的爺爺表示,起初是因為經常到基隆八斗子附近閒逛,聽見周遭居民提到祖孫館的共融課程,因此,便帶著孫女一同前往。

他說,孫女目前3歲,一起體驗手做課程時也會幫忙製作,即使年齡尚小,能做得事情不多,卻也藉此培養出許多興趣。

基隆祖孫館的「共融」手做課程體驗。(圖/嚴郁婷攝)

另一個來自萬和兒童暨社區共好服務中心的案例,居住附近社區的奶奶在孫女介紹下,活動一開始便報名了課程,可因個性害羞令奶奶躊躇不前。直到有天被孫女帶進館內,雖然一開始還無法融入大家,但志工和參與同場活動的爺爺來關心後,才慢慢打開心房。

萬和的社工表示,最感動且印象深刻的是,當奶奶提到之前沒有來上課是因為害羞時,身旁熱情的爺爺立即說:「你來就對了,你來我就跟你聊天,不會無聊。」自此之後,奶奶即使沒有課程也會到萬和與館內社工交流,並於烹飪課程時與其他的爺爺奶奶及孩童共同學習做飯技巧。對此,社工則感嘆的說,這就是他們萬和兒童中心存在的意義。

目前已開發國家皆因人口高齡化而朝著幼老共融的趨勢前進,台灣近幾年也開始重視此政策,朝陽科技大學為新創立的機構,因此,在經費等方面的不確定因素較多。

而已推動多年的基隆祖孫館則是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基隆祖孫館主任江承軒表示,在人力只有9位的情況下要去掌握將近500坪的空間,且因為需要證照或資格才能進入館內從事工作,所以無法聘請打掃人員。

他期許,未來如果能夠增加人員當然是好事,目前就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即使無法拿出120%的完美,也要拿出100%的努力。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