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的沉默危機 不容忽視的健康挑戰

0
51
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率急遽攀升,讓世人逐漸意識到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圖/蔡垣佑攝)

記者/蔡垣佑、張佳雯、汪廷融、康皓喆、林昱劭

10879日的深夜,67 歲蔡爺爺在房間裡突然心肌梗塞,幸好他的妻子及時發現並立即將他送往台南的柳營奇美醫院治療,雖然挽回了一命,但在生死邊緣徘迴的蔡爺爺也因為這起事件後心裡開始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當時親友只認為是心情不佳,但其實蔡爺爺已經罹患了老年憂鬱症。

根據內政部1124 月最新人口資料統計,全台 65 歲以上人口已達415.8萬人,佔總人口的17.8%,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提到,65 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 18.7%的人有憂鬱症狀,並且還在隨著時間持續增加。

在老年人口密度如此高的情形之下,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是社會中每個人的責任。關於長者的照護中,多數人都注意在慢性病、精神病等病情,但其中最為廣泛、嚴重,卻又容易被人忽視的疾病為「老年憂鬱症」。

國衛院也指出,如此高盛行率的老年憂鬱症患者卻因為不了解和不重視病情的原因,高達七成的長者未就醫,這不只會讓病情不斷惡化,患者也會逐漸出現自殺的念頭。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在1121131日發布的期末成果報告中的圖表統計顯示,107 年至 111 年自殺比率最高的年齡層皆為 65 歲以上,雖然老年人口自殺率從 99 年開始一直下降,但是從109 年至 111 65 歲以上人口自殺率又開始連續的提升。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表示,65歲以上人口自殺率的提升與COVID-19的政府隔離封鎖政策有關,造成老年人口更容易受到疫情相關的壓力,而有焦慮、憂鬱的症狀,最後選擇自殺這條不歸路。111 年自殺率高達每十萬人就有 28.4 人自殺身亡,比其他年齡層都來的高,急遽攀升的數據讓世人逐漸意識到老年憂鬱症的危險。

107 年至 111 年各年齡層自殺比率長條圖(圖/汪廷融製)

案例中的蔡爺爺罹患了老年憂鬱症的狀況中,將近有半個多月不出門、身邊沒有人就會開始躁動、每天吞藥的日常已成常態,他的症狀並非個案,也有許多老年人有這些病徵,他的家人也發現了他的異常,即時送往醫院就醫,希望能透過醫師敞開蔡爺爺的心。

彩虹樹心理諮商所臨床心理師朱世宏表示,發生老年憂鬱症的成因非常複雜, 每個人關鍵性的壓力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可能與生理、心理、社會或家庭等因素有關。而老年人也常面臨許多心理壓力,朱世宏提到,有一位奶奶,先生已經過世,小孩們也有了各自的家庭,所以奶奶認為生活失去了重心對生命也沒有了興趣,這是許多老人面臨到又難以克服的。

健康與經濟更是老人們最擔心的事情,當他們煩惱越多時,更會對生命感到迷茫或是自我價值感的降低,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師紀汎璇提到,社交退縮或者是厭食症都很可能是一個特徵,而家中的人們更多的是對他們的不諒解,使情況變得更為嚴重。

憂鬱症防治團體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秘書長蘇禾說到,當老人發覺自身的問題 時,在內心裡面他們會開始覺得自己很沒用,導致他們喪失原本的活力與精 神,當一個人身體開始不動時,就會開始惡化,這是老人憂鬱症常見的一個狀況。蘇禾也分享一起案例,有位老婆婆,因為先生長時間在外忙於工作,小孩也出國讀書,孤獨與空虛感使她患上憂鬱症,不只有了自殺行為更因此因為憂鬱症使自身機能失衡。

老人憂鬱症是需要被大眾所熟知的,作息突然有很大的改變不全然是代表身體老了,有可能是老人憂鬱症的隱患,不過老人憂鬱症是可以提前預防的。

當蔡爺爺家人得知他患上憂鬱症後,積極的向心理師求助,先是一步一步地帶著他出家門,到最後能夠慢慢開啟心房重拾自信的談話,花費將近半年的時間讓蔡爺爺回歸了正常人的生活。

只要大眾更加了解老人憂鬱症的病因,多和家中的老人相處,讓他們不感到孤單,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老了就毫無用處」的人,或許就是對他們來說最大的良藥。

典型老人憂鬱症與非典型老人憂鬱症會出現的症狀(圖/汪廷融製)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