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卻不願動?恐肌少症

0
91
臺師大「銀」齡健康浪潮 銀髮專屬課程之活動現場(攝/黃卓霖、陳佳怡)

記者/ 劉樂瑜、黃莉雅、黃卓霖、陳佳怡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許多年長者的疾病也日益受到重視,肌少症即是一種伴隨老化所引起的肌肉量減少202與肌力下降的疾病,不只會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跌倒風險、骨折、認知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心血管風險、失能及死亡率。

據台北慈濟醫院報導顯示,在台灣,65歲以上的肌少症盛行率為7%至10%。其中女性為18.6%,男性更為 23.6%,約每5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如此高的比率對於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是個不可忽視的議題。

2022年台灣與2020年聯合國平均壽命之數據對比 (圖/黃莉雅製)

那該如何預防,以達到健康地延續壽命呢?便是如今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政府與社會一直在促進運動的方向。但是,事實上要讓大家維持健康生活是很困難的。

台北醫學大學謢理學院副教授顏心彥說明,健康生活型態(Health Lifestyle),主要聚焦四個健康因子,運動、規律飲食、不抽煙、不喝酒,那我們主要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是推廣健康促進,目的是延緩老化失能,那當然如果是健康老人也能做慢性病預防措施,對於老人重點在於能健康快樂的活著,也是我們所謂的「健康餘命」。

運動分有四類,高齡者可透過不同的運動來進行鍛鍊 (圖/黃莉雅製)

對此,他建議高齡者可利用的九大運動項目來進行鍛鍊:快走、固定式自行車、游泳、深蹲、太極拳、手臂舉重、健身體操、伸展、瑜伽。

規律運動對於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所帶來的好處 (圖/黃莉雅製)

此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少熙解釋,高齡者退休後的身份、身體能力等方面都會產生變化,心理的不平衡或許會導致他們對自我的認同感下降,從而變得容易憂鬱、焦慮。他認為,除了藥物及心理治療外,社交互動的方式也能夠幫助高齡者走向更健康未來。

老人運動困境:家人過分擔心、不願意掏錢成主要拒絕原因

市場上,目前並無針對肌少症特定的治療藥物,所以,主要是要透過和緩運動與飲食調整來預防,以及改善的。根據2023年哈佛學者統合分析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練習瑜珈,對其行走速度、下肢肌力與平衡皆有助益。

但,事實上家人的限制也是導致老人身體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77歲的曾奶奶表示,自己不是不喜歡運動,之前會和其他的好友一起去跳舞,只是由於年紀大,家人都會很擔心自己在運動中會受傷,慢慢的自己便沒有再做運動,最多的就是在家來回的走一下。

另外,只要是需要掏錢的活動,在高齡者推廣上相對都是比其他年齡層困難。

對於高齡年來說,大部分是長者多半退休,必須考量未來餘命下沒有更多收入的可能,對於支出會比其他年齡層保守。因此,只要牽涉到花錢的活動,就很難讓長輩願意花錢參與。

免費運動場地宣傳力度不足,老人健康關懷待升華

對此,事實上有不少機構是有免費提供的運動場地,以及有推出針對銀髮族群推出各項熱門活動與體驗課程,供免費參加。

以新北市為例,根據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結果顯示,108 年新北市運動人口比率為 85.3%,優於全國之83.6%,且該市全國首創週二樂齡日,免費提供銀髮族樂齡運動課程、健康講座及身體檢測等,就是專門為65歲以上長者參加的,目的是為了讓老人透過專業教練的帶領下進行有趣的運動。

此外,每日都有公益時段,長者、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可免費使用游泳池及體適能中心時段;另搭配新北動健康政策,免費提供衛生局轉介個案進行體適能檢測及課程,幫助市民改善身體機能與健康。

然而,老人對這些免費活動的了解程度卻相對較低。

68歲的陳伯伯表示,自己只會在附近公園散步當是做運動,因為自己家距離運動場所要走快1小時。另外,對於銀髮旅運動的部份,他則說,並不是很瞭解,社區公布欄也很少有運動的訊息,一般都是說要維修之類的。

所以,他認為,是相關機構的宣傳力度不夠,才導致了老人選擇不去運動,錯過了這些免費的健康資源。

最近幾年,銀髮族運動健康促進可以說是蓬勃發展,引發不少民眾的關注,總算是逐漸獲得重視。但回歸到原點,好像使用率高的場所多半都是免費需要政府或企業經費補助,但事實就是資源是有限的,終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