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昱誠
Podcast在近2年越來越盛行,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兼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助理教授黃采瑛表示:「Podcast是個陪伴的產業」,節目需要的是有創意及特色的創作者,通常在內容部分需要一點含金量,讓聽眾能夠從節目中獲取無負擔的少量知識,但最重要的是要讓聽眾聽起來能夠有放鬆的感覺。
教育廣播電台20日邀請2位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黃采瑛、廣播金鐘得主施賢琴擔任Podcast研習活動演講者,黃采瑛表示,希望把廣播和Podcast讓高中生有個清楚的分野,但不論是做廣播或是Podcast的內容創作者都需要擁有口齒清晰、勇於表達自我、拿到麥可風不要害怕並且在主持節目時麥克風需要有一個拳頭的距離,這些都是擔任一個稱職的聲音創作者該具備的特質。
她表示,廣播也許是一個夕陽產業,但Podcast、聲音的傳播是不會滅亡的。其實就是情境加上回憶以及經驗去形成一個故事,有時主持人會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做情緒的渲染,讓聽眾與主持人形成無距離感,甚至是陪伴在身旁的感覺。
她更進一步表示,在他所遇見的高中生對於廣播以及Podcast的定義、表達技巧都不太能掌握,Podcast比傳統廣播產業更加強調找到自我的聲音,希望透過本次演講來讓對聲音有興趣的高中生更加了解聲音產業,藉由去「玩」Podcast、玩聲音,透過啟發能夠反過來去了解自己是誰、定位在哪裡。
施賢琴表示,今天的課程著重在聲音表情的訓練,用臉部表情去帶動聲音表情,說話大小聲、速度、音量高低、臉部表情、重音強度都是影響聲音表情的關鍵。她也提到,主持技巧的訓練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而且要有好的表達能力、反應力、體力及敏銳的觀察力,不同的場合對於主持人的要求都不太一樣,以廣播主持人來說,因為是面對面錄音,所以跟來賓互動很重要,通常需要足夠的臨場反應。
她也建議,相較於廣播產業,能夠把Podcast產業做大做好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可以讓更多人能夠到各大平台去分享自己的想法、觀念,進一步集結到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