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四月 28, 2024
首頁 人物 頁面 60

人物

銘報人物,人物專訪以傳播業界人士為主,如電影導演、編劇、主播、資深記者、媒體資深經理人等,皆為銘報採訪對象。

其人物專訪內容,皆由銘報學生記者親自約訪及撰寫,在銘報成立將近四十年來,採訪的人物已破千人。

石芳瑜創辦永樂座書店 從中找到自信心與自身價值

大學唸圖管系,後來到美國唸傳播藝術碩士的石芳瑜,出社會後歷經公關產業、電台、電視台,又回到家中擔任家庭主婦,種種機緣之下再度嘗試自己最愛的寫作,並且創立永樂座書店,在作家與書店老闆之間找到平衡,也找回工作的成就感。

《報導者》總編何榮幸:一輩子做好最愛的新聞工作

辭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天下雜誌總編輯後的何榮幸,在2015年創立網路媒體《報導者》後,連續兩年獲得卓越新聞獎的殊榮。他以「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期許自己,行事秉持著一貫堅持的態度,致力給讀者更多深度調查報導,即使從事記者工作已邁入第二十七個年頭,想要改變社會的初衷至今都沒有消退,希望未來都能繼續做最愛的新聞工作,一輩子做好這件事就足夠。

Eleven Sports體育主播陳雄威:透過播報 望大家重視體育

台灣體育市場並不像國外熱衷,雖然身處於一個體育沙漠的台灣,卻有一個人因為自己熱衷體育,加上大學所學,在業界默默灌溉。他說:「希望靠著自己的播報,在這樣低迷的時候,讓大家開始重視體育這方面。」他就是Eleven Sports體育主播陳雄威。

廣電公會理事長汪威江:了解產業趨勢 引領會員走向康莊大道

「了解產業趨勢,引領會員走向康莊大道。」這是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給自己許下的諾言,也是他一直以來奮鬥的目標。

《JUKSY》總編輯劉韋廷:好的編輯就像是一個導演

《JUKSY》總編輯劉韋廷說:「好的編輯像是一個導演,一開始就要規劃好整個內容單元最後會出現的模樣。」戴著帽子眼鏡、打扮文青的劉韋廷對於文章要求,特別謹慎細膩,但他在內容上卻大膽創新,設計風格則呈現五彩斑斕。

呂玟蓁:進入職場,莫忘初衷

小菜鳥要如何在職場的迷霧裡,找到人生的方向?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專案經理呂玟蓁,從一個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先後進入了動腦雜誌、整合行銷、活動公關公司等,並在25歲那年決定出走澳洲。她說:「唯有誠實面對自我,才能使自己更堅強,繼續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

鬧一波大師:用創作帶給大家歡笑是件快樂的事

Facebook上坐擁百萬粉絲,每每更新《週末音樂鬧劇》單元劇,即能火速引起網友廣大的共鳴及迴響。運用意想不到的歌詞諧音搭配著故事創作,讓《週末音樂鬧劇》更有畫龍點睛之效。這位總戴著面具,幽默風趣並將人生視為一場鬧劇的男子,正是帶給網友們歡笑的—鬧一波大師。

中央社兩岸線記者繆宗翰:把持原則 記錄歷史

2014年畢業銘傳大學新聞系,現任中央社兩岸線記者繆宗翰,從國中開始想要研究歷史,到最終選擇「新聞」作為自己的職業,他希望通過自己真實的新聞報道,見證並紀錄歷史。在工作中他始終以客觀作為自己的原則。

前資深記者李木隆: 記者應扮演「忠誠反對者」的角色

李木隆經歷20年記者生涯,曾任《聯合報》的金門特派記者,離開媒體行業後,對新聞的熱情未減,至銘傳大學金門分部任兼任講師,教授學生「新聞採訪寫作」與「攝影實務」課程。

專題新聞條條兼顧 TVBS記者呂蓓君:「不斷累積知識資本」

TVBS呂蓓君擔任記者已有8年時間,從財經線跨足到專題新聞,如何形容專題記者,她引用一句傳播圈的老話「記者的知識一公頃寬,一英吋長」。她說,專題記者並非精通各行各業的專家,但面對多元主題,她透過不斷做功課來入門、熟悉各個產業,累積各領域知識資本,而後才能採訪該領域的專家,與攝影記者搭配,做出一則專題新聞。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