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素安
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主任廖漢原說,要當一名海外特派員,自信和準備是最重要的。
20日,中央社我是海外特派員校園巡迴講座在銘傳大學開講,由廖漢原以川普推文下的全球變局為題,與學子們分享。
廖漢原說,把門先打開來就會有機會。很多人認為對語言駐外記者來說語言是最重要的,但他認為自信才是,並自嘲自己大學時星期二及星期四的英文單字都記反,但是到了國外環境自然會快速學習,因此他認為語言可以慢慢訓練。
駐香港13年、美國6年的廖漢原,在面對學生詢問國內外媒體環境有不同時說,他並不認為國外媒體環境與台灣有太大的不同,因為新聞本身有它的價值,因此只要是堅持事實的報導,對很多人直接影響的話,價值就會存在。
廖漢原也說,要成為海外特派員,也可以先從一個國家歷史及背景瞭解,例如若想了解韓國可以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因為這些歷史都是有延續性的,知道內容就能了解為什麼南韓總統在政治所實施的策略。
他也解釋特派員需要做什麼,除了申請採訪、事前要做足功課了解內容外,也必須熟悉美中台三邊關係歷史,及規劃相關報導。
現場也播放獲選第一屆海外特派員的三位特派員在海外實習結束後的心得影片,駐印尼雅加達特派員齊若堯提到,海外特派員讓他了解到,新聞不是用手寫出來而是用腳走出來的,而勇於嘗試不同事物是他認為記者需要具備的條件。駐美國華盛頓特派員蔡芃敏則是提到,雖然網民總是酸言酸語的說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事實上記者線路包山包海,因此需要具備廣泛知識。而駐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吳昇鴻則說,我是海外特派員活動讓他更了解之後想成為一位怎麼樣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