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楊艾俐 與新聞及寫作邂逅的一生

0
953
資深媒體人楊艾俐。

記者/陳孟澤

曾在年輕時撰寫孫運璿傳拿下國家文藝獎,把將近大半輩子人生奉獻給新聞寫作的資深媒體人楊艾俐,她說:「寫作對於她而言,就像是與自己靈魂相遇,用筆抒發她最深的感動。」。到如今,即便退休,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維持了對寫作的熱情。

「我一直以來都很想當記者!」楊艾俐堅定地說,當年才13歲的她,覺得做記者還不錯,名字可以上報紙,又可以拿薪水,便從那時就立定志向要當記者,而她從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她先在青年日報及新生報從事記者工作4年,之後接受了天下雜誌創辦人,正好也是她大學時期老師殷允芃的邀請進到了天下雜誌工作,從此就開啟了在天下27年的人生。

天下雜誌一直以來都是以經濟議題為主,開始在那工作之後,楊艾俐遇到了工作上的瓶頸與挑戰,她說,雜誌跟報紙不一樣,雜誌更具有深入報導性及廣泛知識內容,加上當時大家都不太了解經濟,所以她常常要重覆看相關的書籍及議題很多遍,甚至到了最後可能還會再一次的打給受訪者求證內容及相關資料。

在過往的新聞生涯中,楊艾俐曾去過30個國家,採訪過30多個政經人士的楊艾俐,一直以來她除了在新聞上貢獻之外,更是致力於人物專訪的寫作。其中《孫運璿傳》在1989年獲得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她表示,撰寫過程中與孫運璿相處兩年的時間下完成這本書,特別的不僅是所以有傳記裡的第一本活人傳記,還有將相較於古早以前八股文寫作手法,她則是用了新聞深度報導的方式撰寫人物傳記,因此也開創了新的人物傳記寫作手法。

但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採訪人物則是「郭台銘」,撰寫過眾多成功人士專訪的楊艾俐佩服的說,在郭台銘的身上看到了至少五項成功人具備的特質,像是睡眠時間不長、能見林又見樹的完整看見產業特質及生存需求、溝通能力強、精明能幹等等特點,這些卓越的特質也讓她在當時寫出了一本關於為什麼郭台銘一個CEO適合當國家領導人的傳記。

在天下雜誌總主筆退休後,楊艾俐接受大陸廣東汕頭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陳婉瑩的邀請,她前往汕頭大學擔任傳播學院教授一職,她說道,在天下學習到很多實務上的經驗及知識,像是雜誌寫的東西要很深入,且寫作技巧要跟一般報紙不太一樣等等,剛好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實務的經驗傳承下去,因此她便在大陸教書教了8年之久,最近才從教職退休下來。

經過了兩個不同性質的工作洗禮之後,她坦言,之前擔任總主筆時,只要把文章寫好,帶好年輕的編輯就好,但當老師不同的是,除了要懂得因材施教外,一定要有耐心、設立目標帶領學生勇往直前等等都是作為一個老師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其中她嚴格卻親切的教學態度,更是受許多學生喜愛的一大原因。

回憶她至今的生涯及數十年的工作經歷,當她提及到了影響她最深的一群人,她依然表示,就是當年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及其他政大新聞系的老師們,教學的內容如同醇酒一般,越陳越香,到了後頭越明白其道理。而他們不僅有風骨,也具有理想特質的價值觀,尤其像從事在新聞界的工作更需要有理想,必須要相信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真的很值得!增加了自己生命的豐富性」,這句話聽起來雖然淺顯易懂,但回想起從當初至今,卻字字句句寫照了楊艾俐的一生,她對此感到幸運地說,自己是個很特別的例子,不僅是因為工作是自己的第一志願,她能為自己所愛堅持,還有在人生中在天下雜誌工作,讓她在寫作方面打下了很深的基礎,以至於現在退休的她還是會被邀稿、寫專欄。

最後楊艾俐引用了作家艾瑞克森在書中提到「一萬個小時定律」,她認為,任何職業要花上5年的時間鑽研才能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專業人才,因此她語重心長地說,建議進入新聞行業的後輩們,務必待滿5年或以上,堅持自己所選的路,而這5年她覺得不僅是能建立良好的人脈,還能學習如何很快地吸收新事物,必定是所有行業的入行基礎。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