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魔法師 黃采暎多元傳播之旅

0
349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主持人黃采暎(圖/ 攝胡正初)

記者/胡正初

電台主持人黃采暎說:「廣播不只是職業,更是一種使命。」,為此她人生大部分都奉獻給了傳播業。

黃采暎在大學雖然選擇了中文系作為主修,但她的心一直被廣播的魅力所吸引。在淡江大學的日子裡,她加入了「淡江之聲」,並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贏得了老師的認可和推薦。某天,她的老師告訴她,復興廣播電台正在尋找新鮮人才,並鼓勵她去嘗試。面對這難得的機會,之後就此展開了她的廣播生涯。

黃采暎在她的廣播生涯中,製作過各種節目。黃采暎提及但其中一個名為「天使DJ圓夢」的企劃,對她影響深遠。她回億起這個企劃:「這個企劃是讓身心障礙者也能體驗到廣播的魅力。這些學員的障礙涵蓋視障、肢障、罕見疾病、自閉症、精神障礙、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等各種情況。」

她說,由於復興廣播電台座落於山坡之上,對於有身體障礙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個方便的地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與其他的主持人在淡水搭建了一個臨時的錄音棚。儘管錄音棚的設施不完美,但這絲毫無法掩蓋學員臉上的期待與興奮。他們在練習過程中,雖然會出現緊張,但他們的熱情與毅力卻讓她深受感動。這次的經驗讓黃采暎更加深信,廣播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傳遞訊息那麼簡單。

廣播不僅是她的職業,更像是那教育廣播電台前的荷花池,為她的生命提供滋潤,給予她前進的力量。為了讓廣播業有更大的突破與影響力,她選擇深造,相繼取得了世新大學的碩士與博士學位。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黃采暎並未安於現狀,反而選擇回到了母校世新大學的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系。她笑著說:「我無法在同一地方久留,我會覺得無聊,我總是渴望嘗試不同的事物。」因此,她選擇除了主持人外,新增一個身份,「老師」,這是她的新挑戰,也讓她有機會將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分享給新一代的學生。

她直言不諱地說:「讀博士的時間太長,讓我的思維變得有些死板,過度學術化,也使我與觀眾之間產生了距離。」然而,在學生身上,她能重新找回距離感。同時廣播的經驗不僅豐富了她自己,也激發了她的學生們。

她最常向學生們強調的一句話是:「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源自她學生時期在電台的經驗,並且在她追求完美的路途中,成為了她的座右銘。看到學生們充滿活力與創新的表現,她感到非常的驕傲與滿足。

她回憶起,有一年學期結束時,學生們希望能與她一起合影留念,那一刻,她感到非常的感動,因為這證明她的付出獲得了學生們的認同與感激。

近年來,黃采暎接受各種新的挑戰。她自我增值,學習心理學,並以其獨特的溝通技巧,轉戰成為婚禮主持人,成功主持了數百場新人的婚禮。她更嘗試跨界創新,創作電影劇本,期望有一日可獲得金馬獎的最佳編劇。

這些期望的來源,可追溯到她在大學電台時期培養出的對於寫作的熱情,以及在創作廣播劇的過程中累積的經驗。黃采暎所擁有的這些多元的技能和夢想,都源於她的廣播生涯,廣播為她鋪路,帶給她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技能,讓她擁有膽識去接受、挑戰新的領域。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