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儷齡分享假訊息流竄下媒體的挑戰 眼見不一定為實

0
221
客家電視台前經理許儷齡於23日受邀至銘傳大學新聞學系分享假新聞議題(圖/蘇珮柔攝)

記者/許家瑜

客家電視台主播許儷齡23日受邀至銘傳大學新聞系演講「假訊息流竄下媒體的挑戰」,分享她在新聞產業觀察到的現象。她強調,媒體識讀的重要性,呼籲民眾不要盡信網路上的資訊,要學會質疑訊息。

許儷齡表示,據「2023年度數位新聞產業報告」調查台灣民眾對於媒體的信任度僅28%,是調查國家中的後段班(41名)。在資訊產業發達的大數據時代,必然有許多假訊息混雜在其中,民眾未經查證就有可能直接相信。因此,若對訊息有疑慮應當借助假訊息查證工具驗證該則訊息的真偽,例如:LINE提供給使用者的LINE訊息查證網站。

她說,民眾在接收資訊時要提高警覺性,大眾最常接觸到的是假訊息和錯誤訊息,由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提出幾個如何辨別假訊息的方法,分別是:了解資訊來源、查核作者、檢查發布日期、屏除偏見、詳細閱讀內文、資訊來源的可信度、請教專家等,才能判斷資訊的真偽。

許儷齡簡報分享(圖/蘇珮柔攝)

疫情期間的「假訊息」容易造成民眾們的困擾,電視台成為很重要的媒介之一,許儷齡以客家電視台為例,她說,在疫情期間許多老年人聽到假訊息,認為打疫苗會導致死亡,因此不願意打疫苗。這些假訊息在客家村的老年人中尤其普遍,因為他們可能不太熟悉資訊科技,更容易受到網路上不實資訊的影響。政府為了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請客家電視台協助報導宣傳,告知這些為錯誤訊息。客家電視台製作了一系列的宣傳影片,向老年人解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她直言:「新聞的正確比速度重要」,她認為現在電視台對於新聞產製速度的要求比內容正確度要高,應該給予更多時間讓記者判斷資訊是否正確,而不是為了速度而盲跟,使錯誤資訊在民眾間流傳。編輯採訪理應合作,記者採訪完應給編輯再次核實訊息真假,才不會有造成新聞烏龍的可能性。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