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不打折不買書」 折扣戰後書籍銷量下滑

0
211
劉定綱(左)、羅玫玲(中)、唐山書店陳老闆(右)講述「出版與書店的前路與晨光」(圖/楊芮愷)

記者/楊芮愷

去年台灣書籍「價格折扣戰」引起眾多出版從業人員於自媒體平台表達不滿,資深書店人羅玫玲出席10日的「溫羅汀曬書節」活動中表示,自2023年價格戰稍停後,MOMO書籍銷量下滑約四成,博客來則衰退約兩成。「不打折不買書」似乎是許多台灣人對於購買書籍的態度,此現像顯現台灣網路書店業績已來到天花板。

資深書店人羅玫玲出席外,「溫羅汀曬書節」亦邀請到台大社會學系博士劉定綱,兩人共同講述台灣出版未來十年。

劉定綱提到,價格折扣購戰不僅代表數位化,除了引出出版行業一人多工、圖書定價制、第三方平台分析等問題,也代表社會結構的轉變。任何「減速溝通」的行為都與講求「加速溝通」、「簡化溝通」的資本主義世界背道而馳,其中包含閱讀。

而劉定綱認為,閱讀風氣的不盛行,和中學開始的「升學主義」密切相關。因此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如何讓小孩覺得閱讀是有趣愉快的事,需政府單位及教育專家共同討論。

獲文化部補助辦理的「溫羅汀曬書節」搭配「台大杜鵑花節」於3月9、10兩日舉行(圖/楊芮愷)

為解決削價競爭,圖書定價制備受討論。坐在觀眾席的書林書店蘇老闆提到,許多台灣書商透過一年一度的書展,在宣揚閱讀風氣之餘,也會希望通過此機會折扣盈利。但恐怕有90%的攤位會賠錢,因為光是租金、裝潢費、人工成本及籌備期,就已超出成本。

蘇老闆也提到,出版社及書店的資源太過分散為利潤低的原因之一。書報社中盤太多,等到中盤再分配給書店,廠商分配到的利潤就少之又少。由於交給中盤很難賣到6折以上,交給書報社甚至可能賣低至53折,因此業者寧可自己賣75折。另一方面,各廠商、書報都有各自的倉庫,難以統一管理,這個問題恐怕需要政府來幫忙輔導、整合。

書展中引起眾多編輯共鳴的「編輯元素表」(圖/楊芮愷)

相較於德法國家,羅玫玲表示,德法國家舉辦德書展只開放給專業人士觀摩,對一般民眾則另設「閱讀節」。而讀者要的書,書店都能直接和協會訂,再加上物流效率高,讀者就能快速拿到書籍。因為他們認為閱讀就是生活,是精神糧食,人民願意花兩小時安靜的排隊簽書,也隨處可見出彩的獨立書店。

台灣e店吳老闆現場提問:德法書店的現況(圖/楊芮愷)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