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消失的國界》彭光偉:當記者是一種使命感

0
153
三立攝影師王為璜(左)、三立戰地記者 彭光偉(右)(圖/彭光偉提供)

記者/鄭安庭

「身為記者、做著採訪不僅是我的工作,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使命感。」三立《消失的國界》記者彭光偉說。為此他不畏風險,曾採訪伊拉克、阿富汗等戰爭國家,今年10月的以哈戰爭他亦不缺席。

在台灣能前往戰地採訪記者並不容易,因此對於彭光偉來說,每次去都是難得的機會,10月7日以哈戰爭爆發後一星期,彭光偉與攝影師王為璜為了帶給台灣大眾第一手的消息,以最快的方式完成出入境手續抵達以色列。

「必須努力地去預防避免戰爭發生,戰爭開始時第一時間被攻擊,始終是無辜的老百姓們。」體會過戰爭的彭光偉說,映入彭光偉眼簾的以色列南部遭受到哈瑪斯的突襲而殘破不堪,也深刻地感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痛苦,並在以色列官方的帶領下,見證了兵慌馬亂的場面與慘況。

當以色列10月27日擴大攻擊範圍時,轟炸頻率由原本每半小時一次演變成每一分鐘一次,彭光偉說:「我深刻的記得有一幕,距離5公里遠卻可清楚的看見炸彈落下的畫面。」這是讓他最震撼、最深刻的一幕。

以哈戰爭時彭光偉播報著第一手訊息給大眾(圖/彭光偉提供)

對記者工作有份使命感的彭光偉,大學時期並非相關科系,他笑稱,因當年的分數不夠高而考進了「特教系」,況且特教系與記者在專業科目上的核心差異大。

雖然沒考上新聞系,但他自始至終,新聞系一直是他的第一志願。即便大學是讀特教系,但是他在學期間也跨校選修「傳播理論」、「傳播概論」等傳播相關課程,並且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台大新聞所。

不過,彭光偉並不後悔當初進入特教系,他說,因為在特教系中也讓他學到了與其他記者不一樣的東西–「同理心」。

彭光偉說,在每次的採訪中,都能夠靈活運用特教系所學,「發揮同理心和站在他人立場做出提問」,除了能夠讓受訪者更能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能讓整部專題能有更多不同的觀點。 

彭光偉笑說:「誰說小時候不讀書長大就當記者,其實記者是需要讀很多書的,記者就是個通才。」

彭光偉當上記者後,累積了多個專題報導,也曾以專題《失空戰役–伊拉克烽火前線》、《阿富汗:塔利班之國》獲獎。他說,想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也是對於自己未來的期許。

透過專題式的報導,他期望能夠引起大眾對於國際事務的關切,且關切的議題也不會只侷限在戰爭。

從第一次前往伊拉克前線至今,彭光偉已經去過無數的戰地,無論是充滿火藥的第一線,或是以遭受過戰火摧殘的城市,在擔任戰地記者的這段期間,也帶給觀眾許多獨特的視野。

見證過多次戰爭現況的他說,但他也會毫不猶豫的直衝第一線,用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帶給台灣觀眾更多的一手資訊、更精彩的專題報導內容。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