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可被AI取代嗎? 辜樹仁:「AI沒辦法找到別人不知道的事」

0
91
資深媒體人李四端與天下雜誌編輯部研究主編辜樹仁談論媒體生態的轉變(圖/取自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臉書)

記者/楊芮愷

AI盛行下,撰寫新聞稿、生成圖像,甚至抓取新聞的功能AI都能做的到,這讓記者存在價值受到質疑。天下雜誌研究主編辜樹仁認為,至今AI還沒有完全取代記者的可能性,因為AI沒辦法找到別人不知道的事,也無法完全模擬人類對文化背景和社會倫理的判斷,並理解受訪者的語境,因此記者價值就體現於「和新聞現場的互動」。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閱人及世新大學18日聯合舉辦「從媒體看世界與人生」講座,由資深媒體人李四端及天下雜誌研究主編辜樹仁講述目前媒體生態的面貌。

辜樹仁分享天下雜誌產製過程的轉變(圖/取自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臉書)

雖然AI目前無法完全取代記者的工作,但產製過程、寫稿內容皆發生很大的變化。辜樹仁說,以天下雜誌為例,其稿件整理會先通過AI整理摘要、生成重點,並訓練AI抓取、撰寫新聞。在議題發想部分也會先透過網路搜尋,才選擇適合的放到紙本雜誌。此外另一方面,AI節省了記者37%的工作時間,使得記者只要去做「只有人類能做的事」。

AI對新聞行業有很大的幫助,卻也造成很大的危機,辜樹仁提出數位時代的兩大問題。他說,除了AI恐成為最有效率的假新聞生成器、放大器外,產出內容太多、太複雜,使讀者難以找到值得信賴的媒體也是問題之一。

李四端也認為,在碎片化及同質化的新聞生態,閱聽眾難以區分哪條新聞比較重要及真實,因此媒體價值應表現於深度報導並提供「正確的判斷」,提供公正、正確的選擇,並教導大眾如何選擇、判斷每則新聞的好壞及價值。

李四端分享從前訓練記者的方法(圖/取自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臉書)

李四端分享到,從前的媒體單位訓練記者吸引閱聽眾,現在則由演算法和媒體競爭方式在幫閱聽眾做決定;從前政治新聞當道,現在民生新聞當道,加上台灣的電視台和新聞記者皆比最初增加了10倍以上,這是時代演變的結果,因此業內訓練記者的門檻也變了。

在李四端從事新聞工作的年代,為了準確傳遞新聞現場的消息,培養記者「說故事」的方法相當重要,電視台會訓練記者在路邊轉播2小時,他說:「如果在轉述時你很快就膩了,那顯示你根本不會講故事」。

李四端和辜樹仁皆表示,曾因媒體生態巨變有很多掙扎的時刻,但那並非是委屈或妥協,而是一種轉變。

李四端表示,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堅持專業」,辜樹仁則建議記者在「新聞標題」上下功夫,標題可帶到一些最近熱門的關鍵字,去了解讀者的需求是什麼,進而優化SEO。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