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製片拉低製作成本 王政堯:應充分溝通

0
109
左起湯昇榮、馬萬鈞、王政堯、王采頤。(圖/NMEA提供)

記者/謝函穎

納光影視科技執行長及共同創辦人王政堯19日在2023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中表示,虛擬製片最重要在於決定製作前應充分溝通,才不至於造成浪費時間與成本。

此外,同場出席的有瀚草文創事業董事長湯昇榮,專長開發臉部生成工具的資深研究員馬萬鈞及Ambidio創辦人吳采頤,一同以「科技與藝術:好萊塢影視技術的在地啟發」為主題進行探討。

在虛擬製片的成本分配分面,王政堯說,曾遇到很多比例失衡的情況,例如原先的設定是特效大片,但注入的預算卻不夠支撐花費,因此必須先清楚該部片的賣點是什麼,從而決定注入多少資金。

王政堯進一步補充虛擬製片的演進,第一代虛擬製片下的產物:《阿凡達》,引領全球,帶動整體好萊塢特效大片的風潮;第二代虛擬製片是《茶金》使用的LED影棚,則帶領大製作的連續劇及網劇發展,特別是網劇在製作週期較短、成本較低的情況下,仍須保有內容量,利用LED 屏幕即可幫助縮短製作時間、壓低預算。

此外,王政堯也提到,目前沒有對虛擬製片訂出詳細規範,因此會與導演、攝影、製作方在事前有充分溝通,對不同影集的拍攝需求訂定客製化效果。

而湯昇榮則分享自身參與過的影視作品電視劇《茶金》使用虛擬製片部分,他表示,在拍攝演員開車畫面時,引用了美國虛擬製片技術,節省拍攝時間成本,也是台灣第一個利用LED 屏幕拍攝的戲劇作品。

左起馬萬鈞、王政堯、湯昇榮、吳采頤。(圖/NMEA提供)

論壇中也討論近年來熱門Deepfake換臉技術、AI生圖,在影視產業也已經廣泛運用且惟妙惟肖、聲音產業有所進展。吳采頤說明,以前音檔生成文字需要花費三小時,如今只要三秒就完成。

對此,馬萬鈞認為,目前特效技術幾乎都在電腦上操作,國外都已做到,但台灣部分擁有資訊科技背景的人力較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能製造更好的技術發展與成長。

AI在影視產業的發展,王政堯則表示,預計近一兩個月將在台灣建立專職技術團隊,用於影視特效與虛擬拍攝,但並不是生成式AI,而是利用AI做品管與自動化,藉此減低人力成本,利用新技術,達到更高品質、更大量的產物。

吳采頤為論壇下一段總結,她說:「不要為了迎合別人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樣子。」

因為她認為,所有的科技技術都只是幫助說出更好的故事,拍電影也是一個篩檢與做決策的過程,應該由自己決定想要讓觀眾看到什麼,這才是身為藝術家與創作者最重要的。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