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四月 30, 2024
首頁 人物 頁面 41

人物

銘報人物,人物專訪以傳播業界人士為主,如電影導演、編劇、主播、資深記者、媒體資深經理人等,皆為銘報採訪對象。

其人物專訪內容,皆由銘報學生記者親自約訪及撰寫,在銘報成立將近四十年來,採訪的人物已破千人。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重視社會責任 將人文價值發揚國際

「當我回到台灣後,許多作品都是從腳下的土地出發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這麼說。他對於台灣的民俗信仰、人情故事與歷史文化情有獨鍾,因此總能將科技技術與人文元素完美結合,他的VR作品更在國內外頻頻獲獎,將台灣的VR藝術發揚國際。

《La Vie》前全媒體主編方敘潔 盼透過自身力量 讓文創產業被更多人看見

設計美學雜誌《La Vie》前全媒體主編方敘潔甫離開待了10年的《La Vie》。在《La Vie》期間,她拿下2022年第46屆金鼎獎主編獎,她說,「這個獎是給予過去一路以來努力的肯定,而獲獎之後,要面對的是現在跟未來,期待利用過去累積的經驗持續努力精進。」

Shopping Design事業部總經理劉靜茹 不疾不徐面對工作變遷

《Shopping Design》第130期雜誌的某篇文章曾下了個小標「不疾不徐,以順其自然的韻律遊走」,正好反映Shopping Design事業部總經理劉靜茹的人生步調,投身媒體業20多年的她,無論遇到職場轉換或是職務升遷,都是以這樣的態度,接受工作上的每個變化。

自由副總編輯黃嘉瑞:電子報急速發展 內容通路為王

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黃嘉瑞27日受邀來到銘傳大學新聞系,進行題為「新媒體環境下電子報經營管理策略」的演講。他指出,在通路與內容為王的時代下,電子報的經營策略是品牌發展的重點。

36年文學出版生涯 九歌總編輯陳素芳笑稱「積重難返」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日前獲得第42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對於得獎,她說:「當然覺得很榮幸,但同時感到的是安慰,因為編輯的辛勞與文學的努力受到了重視。」從這句話中,不難發現,獎座之於陳素芳最重要的不是榮耀,而是台灣對文學出版的重視。

寶島新聲電台DJ邵大倫:希望透過廣播把母語意識傳播到台灣各個角落

 很難想像邵大倫一開始台語是不輪轉(流利)的,他說,剛做廣播節目時,光用台語發音的「歷史」就錄了20幾次。事後他曾去問父母,為何在家不跟他說台語,原來他們怕兒子的發音會被影響,變成「台灣國語」。後來為了練習台語,他要求父母得在家用台語和他對話。

王牌主持人到網路「新人」 陶晶瑩:不斷學習跟上時代

「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是讓大腦永保青春的好辦法」主持人陶晶瑩這麼說。出道30年,已是台灣知名主持人的陶晶瑩,選擇在2020年開設YouTube網路節目《陶口秀》,走在跨時代界線上的她,將學習的觸角伸至各領域,從電視轉往網路主持更是全新的嘗試。

用影像為歌手創造故事 導演比爾賈:我在MV中找到快樂

拍攝MV對導演比爾賈來說,「是工作,更是他的最愛。」談起MV,他語氣難掩興奮,打開話匣子便說個不停。從業多年來,憑藉著天馬行空的創意和一股不服輸的拚勁,締造出許多優秀作品,他說:「MV好玩的地方就是它無限可能!」。而他也在MV中找到很大的快樂。

最佳作曲人余佩真 創作慾望強 重視觀點

「第31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得獎的是—余佩真!昏你!」突如其來的驚喜,讓余佩真慌張得不知所措,但她仍一一向所有一同入圍這個獎項的創作者敬禮致敬。她說:「原來得獎的感受,不是想像的興奮或高興。」她形容在那偌大的舞台上有強大的孤獨和矛盾感,強大的壓力讓她很想趕快逃。

【職掘】紮出思念的橋樑 突破傳統的框架

糊紙在台灣傳統喪葬文化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世的人們把自己的想念寄託在一件件的紙紮品上。喪禮結束,紙紮隨著大火燃燒,將親屬們的思念傳遞給另一個世界的往生者。糊紙工藝愈來愈少見,也因它的神秘色彩,讓這個行業逐漸式微。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